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臭鼬工廠:讓創新“簡單”一點

2019年05月10日09:5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臭鼬工廠:讓創新“簡單”一點

提起U-2、F-117A、F-22這些戰機,軍迷們個個耳熟能詳。但不少人並不知曉,這些知名戰機背后有著同一個“娘家”——臭鼬工廠。

頂著戲謔滑稽的名字,臭鼬工廠卻是美國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核心研發部門。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內部,臭鼬工廠高度獨立自主,隻接受公司最高層垂直領導,被稱為“公司裡的公司”。

很難相信,臭鼬工廠在創建之初隻不過是一間朝不保夕的臨時作坊。困境面前,臭鼬工廠大膽創新、直面挑戰,總結出了業界聞名的14條管理守則。憑借這14條管理守則,數十年來,臭鼬工廠的創新活力不斷、科技人才輩出,始終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一路成長為美國航空制造工業的領軍者。

如今,這14條管理守則的影響力早已跨越軍工圈,被諸多高科技領域企業奉為金科玉律。臭鼬工廠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和敢於打破條條框框的創新思維,至今仍指引著不少美國企業快速發展。

14條管理守則,企業研發領域的金科玉律

“客戶和生產商的目標都是把工作完美地完成”“過時的標准會抑制技術創新,在簽合同前一定要明確技術標准”……這是臭鼬工廠知名的14條管理守則中的兩條。每名臭鼬工廠員工在入職后,都必須熟記這14條管理守則。

傳奇的14條管理守則從何而來?時光回溯到二戰時期,那時候德軍噴氣式戰機Me-262性能領先、速度非凡,在戰場上有著絕對的空中優勢。制空權的爭奪關系到戰爭勝負,十萬火急下,美軍迫切需要研制一款能與德軍抗衡的噴氣式戰機。當時,美國軍方對飛機制造商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180天內,生產出新型噴氣式戰機。”

即便放在當下,這項任務都顯得異常艱難。別說180天,就算一年時間,也沒有哪家飛機研發企業有信心研制出一架原型機。更何況,噴氣式戰機與當時主流的活塞式戰機大相徑庭,美國在這個領域尚處於起步階段。

年輕的設計師凱利·約翰遜接過這一重任。當時,擺在凱利·約翰遜面前的完全是一個“爛攤子”,缺少人員、沒有場地,他手頭隻有一張空頭支票——“照你自己的想法來干”。

用了5天時間,凱利·約翰遜勉強湊齊一支工程隊。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個散發著惡臭的塑料工廠附近,他們用從馬戲團租來的帳篷搭起了臨時廠房。因為工作環境惡劣且臭氣熏天,員工們稱之為“臭鼬工廠”。

凱利·約翰遜清楚,要挑戰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唯有大刀闊斧地改革,重塑企業管理形態,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員工的潛力。幾天冥思苦想后,凱利·約翰遜向團隊成員公布了臭鼬工廠的14條管理守則。

通過14條管理守則,凱利·約翰遜簡化了一切不必要的流程,讓研發團隊脫離了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根據項目價值和個人喜好,研發人員能夠自主地選擇研究方向,從事自己真正喜愛的研發工作,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最終,臭鼬工廠僅用143天就完成了這項不可思議的任務,將噴氣式戰斗機XP-80交付美國陸軍航空兵,創下了飛機研制史上的新紀錄。

凱利·約翰遜提出的14條管理守則,成就了臭鼬工廠追求實效、鼓勵創新的企業發展理念。在這樣的企業發展理念支持下,臭鼬工廠實現了從草台班子到業界龍頭的多級跳。

那些被后人歸納總結為“臭鼬工廠管理法”的金科玉律,跨越了軍工領域,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施樂的帕羅奧圖實驗室、美國的貝爾實驗室、IBM的“國際象棋項目”、BMW的“i項目”等都深受臭鼬工廠的14條管理法則影響。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在研發第一台Mac電腦時,曾召集20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創建自己的“臭鼬工廠”。

在凱利·約翰遜看來,14條管理守則並不神秘。越簡單的工作模式、越簡化的工作流程,越能讓科研人員專注於高難度的研發任務。凱利·約翰遜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集中一些優秀的人,以最少的開支,盡可能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來研究和生產新產品。”

比用戶更清楚他要什麼,才叫以用戶為中心

商業領域有這樣一句話:用戶就是上帝。但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用戶總是事先“高高在上”地“下達”自己的要求,到了設計和制造環節又被隔離在圈子之外。直到把成品拿到手裡,用戶才有機會把不合心意的產品摔到地上,憤怒地說:“重新再來!”

讓用戶從一開始就掌握發言權,是臭鼬工廠始終堅守的信條。在某項目開始組建團隊時,臭鼬工廠就要求用戶派代表加入。在工程開始之前和進行中,團隊會時不時與用戶代表溝通交流:“我做的是不是你想要的?”用戶代表可以隨時查看研制進度,防止項目脫離預想。

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不但讓用戶掌握發言權,更減輕了團隊身上的負擔。工程師可以更加專注於實現目標,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軍方提出要快,臭鼬工廠143天交付XP-80﹔軍方需要高性能偵察機,臭鼬工廠幾易其稿,設計出U-2高空偵察機﹔軍方渴望戰機能夠隱身,臭鼬工廠順勢推出造型獨特、隱身性能突出的“夜鷹”F-117A。

著名的“猛禽”F-22戰機,就是臭鼬工廠的代表作。研制該機型時,臭鼬工廠與諾斯羅普公司在美軍第五代戰機項目上競爭激烈。作為隱形戰機的開創者,臭鼬工廠在飛機隱身技術層面底蘊深厚。但臭鼬工廠認為,唯有綜合考量隱身與機動性,才能打造出適合未來空戰需要的裝備。為此,臭鼬工廠不惜犧牲自己在隱身方面的部分優勢,提升戰機的綜合性能。最終,臭鼬工廠打造出更受軍方青睞、符合戰場需求的隱形戰機。

F-104戰機誕生之前,凱利·約翰遜主動帶領團隊奔赴戰場,親臨一線收集裝備性能反饋情況。與飛行員日漸熟絡后,凱利·約翰遜和他們聊起實戰中飛機遇到的問題。“飛機太笨重,機動性太差。不僅打不贏,甚至逃不掉。”不少飛行員怨聲載道。回到工廠,凱利·約翰遜決定研制一款“飛行員喜愛的戰斗機”。

在當時的條件下,凱利·約翰遜把飛機速度飆到了極致。1954年,世界首款2倍音速戰斗機F-104橫空出世。很長一段時間,這款飛機都保持著爬升率和最大升限的世界紀錄。盡管當時的美國空軍尚未提出正式的設計要求,但F-104已經完美契合了軍方的設想。看到臭鼬工廠為其量身打造的設計方案,軍方代表拍手叫絕:“要的就是這個。”

在臭鼬工廠的發展理念中,用戶不是不可理喻的“上帝”,也不是喜怒無常的“甲方”。對於臭鼬工廠來說,用戶是一起攜手解決困難的伙伴。臭鼬工廠始終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永遠站在用戶那一方,急用戶之所急,想用戶之未想,自然無往而不利。

你隻需要說出創意,公司想辦法實現它

幾十年來,臭鼬工廠的企業掌門人換了一任又一任,但不變的是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和層出不窮的科技人才。今天,臭鼬工廠依舊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

如何激發員工的創意靈感?臭鼬工廠自有高招。每隔一段時間,臭鼬工廠都會向員工發一頁白紙,讓他們寫下自己的創意。創意提交上去后,專家會根據創意價值進行評估和篩選。10%的創意有機會獲得資金支持,創意提出者可以將自己絕大部分的時間用於實現自己的創意。如果研究取得進展,臭鼬工廠還會正式立項,並組建團隊來推動。公司為員工的創意買單,這一舉措極大激發了員工的創新動力。

冷戰期間,美國偵察機在飛行過程中,發動機會產生大量熱量,很難規避對方的紅外偵測。為了破解這個難題,熱力學工程師本·裡奇大膽提議,為偵察機噴上黑色涂料,以吸收飛行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減少被敵人發現的概率。在當時大部分人看來,黑色涂料隻會徒增飛機重量,但凱利·約翰遜堅持讓本·裡奇試一試。3個月后,試驗成功了,舉世聞名的U-2“黑寡婦”高空偵察機橫空出世。后來,本·裡奇成為臭鼬工廠的第二代掌門人。

對臭鼬工廠來說,無論員工的創意多麼天馬行空,隻要他能說服公司,就能獲得創新的機會。有一次,一名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奇葩”的創意:“我的戰機能‘隱身’。”但看了造型奇特的飛機草圖,同事們紛紛搖頭,“這玩意兒根本不是一架飛機”。臭鼬創新評估團隊耐心聽完“隱身戰機”的創意后,最終決定給他一個機會。

不久后,團隊進行了第一次隱形飛機雷達試驗。他們把還不能飛的飛機模型挂到樹上,一直盯著顯示屏的雷達監測員說:“模型肯定從樹上掉下來了,根本看不到。”這便是世界上第一架F-117A隱形戰機的雛形。

對於臭鼬工廠來說,想要激發企業員工的創新活力,必須搬走一切妨礙科技創新的“攔路石”。在臭鼬工廠精心打造的創新環境中,員工們個個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爭先恐后地提出創意。

梳理臭鼬工廠的發展史,不難發現: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創新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文化等“軟件”保障。企業要想提高創新體系效能,就必須樹立鼓勵創新、寬容創新的企業導向,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才能激發出員工源源不斷的創造力。這也正是臭鼬工廠取得成功的秘訣所在。(唐國欽 黃武星)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