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脫貧攻堅,如何在最吃勁的時候鼓足勁?

遼寧省沈陽警備區堅持不懈抓好精准扶貧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2019年05月21日08:43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遼寧省康平縣人武部政委劉立雄為貧困戶指導特色農業種植。臧東華 攝

沈陽警備區、沈陽市教育局聯合組織的第二屆貧困地區教師到省重點學校踐學培訓活動。臧東華 攝

山連山、彎連彎,一道山梁一盤山!

初夏時節,從沈陽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崎嶇前行,越過重重山嶺,康平縣郝官屯鎮孫家屯村映入眼帘:寬闊的水泥路連接家家戶戶,村部前的休閑廣場上,涼亭、太陽能路燈、宣傳欄和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而就在兩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以臟亂差出名的省級貧困村。

孫家屯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遼寧省沈陽警備區打贏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按照統一部署要求,警備區黨委發動所屬單位、協調駐沈部隊與周邊百余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

幾年來,他們一場戰役接著一場戰役打,一個硬骨頭接著一個硬骨頭啃,定點幫扶33個省級貧困村,幫助310余戶困難家庭和200余名貧困學生。前不久,康平縣接受省級第三方脫貧摘帽評估驗收,順利通過了檢查考核,國務院扶貧辦在檢查時對警備區幫扶項目給予充分肯定。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走進一個個村鎮,在扶貧攻堅的戰場上,沈陽警備區治貧的道道履痕,赫然入目。

致貧原因復雜多樣,“簡單復制”的想法不切實際——

路子找對頭,脫貧有奔頭

一年忙到頭,卻攢不下幾個錢,劉立國憋屈得很:“我在村裡算勤快的,每年養幾十隻雞,還種了幾百棵果樹,但就因為缺技術管不好,賠得多掙得少。”

“村裡的那條路像是一道無形的鴻溝,阻斷了村裡和外界的聯系。”村民馬玉彥指著伸向遠方的通村柏油路說,以前雨天路不通、黑天路難行,出一趟門坐車回來顛得人肚子疼。扶貧攻堅啟動后,馬玉彥幾次找到村干部,“隻要修好路,靠我自己准能脫貧。”

劉立國、馬玉彥是康平縣郝官屯鎮孫家屯村兩個普普通通的貧困戶。兩年前,他們倆被列入沈陽警備區年度脫貧攻堅幫扶對象。

警備區黨委感到,貧困戶致貧原因復雜多樣,“簡單復制”的想法不切實際,必須精准識別,分類施策。

“農民要致富,先強黨支部。”該警備區在調研中了解到,一些貧困村由於發展起步晚,底子薄,貧困戶多,原村“兩委”干部干事動力不足,思想滯后。為此,該警備區決定把扶貧幫困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讓老百姓有堅強的“主心骨”和“頂梁柱”。

2018年,在警備區的大力支持下,孫家屯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村民修通20公裡進山路,村民外銷玉米、蘋果等農產品獲利后,又引入藍莓,種下200余畝“致富苗”。貧困戶感慨不已:“跟著這樣的黨支部,奔小康有盼頭!”

“幫困不漏戶,戶戶見干部。”為找准致貧原因,警備區工作人員帶著問題摸實情、找答案,黨委常委先后6次進村入戶,與市、縣、鎮、村四級分管領導現場辦公,召集村干部、村民代表面對面座談、心貼心交流,摸清貧困現狀、研究脫貧規劃、找准發展的突破點。最終,確定了以“幫扶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為突破口,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村民增產增收”的總體扶貧思路。

光伏發電項目清潔環保、技術可靠、收益穩定,符合國家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

2018年,警備區一次投入80萬元,扶持該項目“上馬”,村集體當年收益12萬元,村裡決定每年拿出3萬元對貧困戶進行資助。

針對村容村貌整體破舊,辦公場所、文化廣場、道路、照明等基礎設施簡陋匱乏的實際,警備區又先后投入資金對村部、衛生室、文化廣場進行改造,補充醫療、教育、文化等設施設備和書籍。

產業在興、風氣在變、習慣在變、觀念在變。孫家屯村氣象一新。

“如果說扶貧前半篇是用好政策讓貧困戶脫貧的話,那麼后半篇,就是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更好的、持續地發展下去。”該警備區司令員王陽如是說。

隻有教育事業不斷進步,才能從根本上阻斷貧困——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接到上級通知,你們明天要到沈陽134中學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培訓。”

去年10月份,阜蒙縣實驗小學教師何媛媛和同校其他5名教師接到通知。何媛媛喜出望外,自己早想出去進修培訓了,只是苦於沒有機會。像何媛媛一樣,遼寧省貧困地區百名教師都接到了這樣的通知。

在沈陽警備區、沈陽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貧困地區教師到省重點學校踐學培訓活動中,來自全省70所學校100名農村骨干教師分赴沈陽市8所知名學校進行“套餐式培訓”。培訓中,特級、省、市骨干教師以示范課、診斷常規課、互動交流、舉辦專題講座等方式強化培訓效果。精巧的課堂教學設計、巧妙靈活的教學方法、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啟發和鼓舞了參訓教師。

“脫貧攻堅,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警備區黨委一班人在研究扶貧工作方案時深刻認識到,扶貧先扶智,扶智首要在教育。於是,開展“助學興教”活動拉開了序幕。

他們著眼省會城市文化底蘊深、教育資源多、師資力量強的優勢,聯合市教育局探索教育扶貧新格局,輻射帶動全省教育扶貧工作。

如今,回憶起那次培訓經歷,何媛媛依然感慨不已:“農村教師到名校培訓活動對我幫助很大,聽了知名教師的講課,感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這次,不僅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還學到了先進辦學理念、辦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與此同時,警備區先后與教育局聯合開展“送教下鄉”“種子培訓”等活動,市內9區100所中、小學校分別對接貧困地區學校,通過優秀教師指導、豐富活動配合等,提升貧困地區教師和學生的整體素質。

寬敞明亮的新教室,配套設施齊全的大操場……和山間村落裡黑暗低矮的校舍相比,祝家鎮中心小學仿佛是另一個世界。雖然祝家鎮山清水秀,但是因為教學條件差,過去優秀教師引不來、留不住﹔如今,卻吸引了不少大城市的優秀教師。孩子們的人生,再也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希望之光在一個個貧困家庭中升騰。

“從‘扶上學’到‘扶就業’,從學得好到用得上,教育扶貧的靶向還需更加到位!”警備區領導告訴記者,他們正研究設計為當地建文化休閑廣場,以良好的環境吸引人才、造福一方。同時做好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無縫對接,讓沒有升入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學到就業技能,以便將來憑借一技之長找到合適的工作。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

咬定目標不放鬆,落實責任不鬆勁

往年春節剛過,常年在外打工的遼中區牛心坨鎮李胡崗村村民劉超就會糾結:繼續打工,耽誤農時﹔請假回家,路費、誤工費比土地產出多,出力不出利。今年,劉超則神閑氣定。年前,他加入村“農產品種植合作社”,參與了新品種大米、花生試驗種植項目,一解“打工荒了田地,種地誤了掙錢”的尷尬。

在扶貧幫困中,圍繞“誰來種地、怎麼種地”的問題,警備區黨委在一番調查后研究決定,通過開展生產、供銷、扶持“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讓貧困戶一步跨出“兩頭難”。劉超正是扶貧新模式的受益者。

咬定目標不放鬆,落實責任不鬆勁。對此,該警備區政委李軍感慨不已:“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

然而,事實並非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別費勁了!”今年年初,當警備區與康平縣郝官屯鎮孫家屯村研究新年度扶貧項目時,村支部書記張恩海的頭搖得像撥浪鼓。如此情況,讓警備區領導頗感意外。

原來,春節前夕,這個村已經接受省級第三方脫貧摘帽評估驗收,大部分項目順利通過各項指標考核。張書記和村民覺得,當前的項目和成果與鄰鎮比起來勢頭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果再做扶貧項目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精力,不想再折騰了。

雖然碰了“釘子”,但警備區領導卻認為:“扶貧,也得‘扶氣’,不能留尾巴,必須一鼓作氣。”隨后,他們積極發揮縣、鄉、村三級的推動聯動作用,加強跟蹤指導。使該村轉變了滿足現狀、“見好就收”的思想,很快就研究確立了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主要突破口,繼續投入資金為該村修建分布式光伏發電工程,使該項目做大做強。

“敲竹板,響連天,村容村貌換新顏……”前不久,一封封飽含真情的感謝信,寄到了遼寧省軍區沈陽第十四干休所。紅紙上的字跡雖然歪歪扭扭,但是清晰可辨。干休所官兵把它當作是對過去扶貧幫困的見証,也是對現在和今后工作的鞭策。

康平縣東升滿族蒙古族鄉五家子村是該干休所定點扶貧單位。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村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新的成果,有的官兵認為幫扶成效已經很明顯,加之當前所裡人手少,扶貧分散精力多,可以緩一緩了。

警備區領導了解情況后,及時反驕破滿。帶領干休所官兵,積極與村黨支部班子成員面對面研究,逐項拉單列表,研究籌劃年度脫貧計劃方案,很快確立150畝品種地瓜、3.5畝白沙山藥、100頭繁育母牛等特色種植、養殖產業試點項目,並列出“時間表”、畫出“路線圖”。

春意催人奮進。2019年五家子村建設新規劃,已躍然紙上。林蔭綠廊、魅力廣場……過不了多久,一切或將成為現實。(記者 劉建偉 趙雷 通訊員 胡玉軍 梁忠春)

(責編:李方園(實習生)、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