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守護紅色記憶——一對父女50年的接力

2019年06月17日08:48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守護紅色記憶,貫穿著一對父女50年的生命歷程。在江西寧都縣博物館,曾慶圭和曾晨英父女倆,與文物和史料為伴,演繹著接力研究寧都革命歷史的故事。

寧都縣博物館又稱寧都起義紀念館,位於江西省寧都縣梅江鎮梅江北路。曾慶圭今年86歲,聲音洪亮,思路清晰,年輕時有過數年從教經歷,后歷任江西省寧都縣革命歷史紀念館(1980年改名為江西省寧都縣博物館)資料組長、副館長,人稱“寧都天下通”。

從1969年調查收集“毛主席在寧都革命實踐歷史”開始,曾慶圭一直從事寧都蘇區歷史、寧都起義歷史研究。1999年從寧都縣博物館副館長崗位退休,她的女兒曾晨英接力研究寧都革命歷史,如今已是寧都縣博物館副館長。

寧都這塊紅色土地蘊藏著大量文史資源,特別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戰斗生活的歷史,以及寧都起義等歷史事件,激發了曾慶圭改行從事黨史研究。他將零碎、分散的原始資料重新整理,對不明白、有出入、有疑點的史料,翻閱大量史書查証,走訪老紅軍、老首長,直至弄個水落石出。

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內部,一樓建於1975年的“寧都起義歷史陳列”,陳展大綱由曾慶圭編撰完成﹔二樓“從寧都起義走出的30位將軍”“赤幟高擎趙博生”兩個陳列展覽的陳展大綱,則是曾晨英2011年為紀念寧都起義80周年時完成的。

“數十年來,寧都起義歷史是我父親研究的重點之一。”曾晨英說,“僅與老紅軍之間的來往書信,就有2000多封。”

紅軍標語雖多,紅軍壁畫卻鮮見。為了保護寧都的紅軍壁畫,曾慶圭絞盡腦汁,想過很多辦法,曾為壁畫拍過照,編過號,做過保護牌,最后他想到一個辦法:用透明拷貝紙一張張覆蓋摹下,再描摹到宣紙上,裱裝成幅,其大小與原件完全相同,惟妙惟肖。

在曾晨英的印象中,為收集資料,父親常年奔波在外,有時甚至春節期間也不回家。“很多老紅軍年事已高,不加緊採訪搶救歷史,‘活資料’就會徹底失去。”曾慶圭說。

曾晨英自幼在博物館大院長大,耳濡目染了許多革命故事。從高中開始,就常幫著父親謄抄手稿、校對、復寫。父親的執著精神,給曾晨英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深深地影響著她的成長。父親退休那年,26歲的曾晨英傳承父業,來到寧都縣博物館工作。

那些文物、遺址和革命舊址,閃耀著靈動的歷史光輝,為了挖掘和保護寧都境內的文物,她的足跡遍布寧都的鄉間田野、尋常巷陌。

從業20年來,並非科班出身的曾晨英,沉下心,邊干邊學,硬是靠積累、靠鑽勁,寫出了一篇篇頗有見地的文博論文、黨史文章,成了寧都乃至贛南有名的文博專家、紅色文化研究者。

“守護紅色記憶,既是對革命先烈的告慰,也是對紅色基因的傳承。”曾晨英說。(記者 李鬆 梅常偉 劉斐)

(責編:李方園(實習生)、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