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時代楷模”杜富國的成長啟示:經得苦累 挑得重擔

2019年06月20日08:1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受得了苦累,下得了苦功,做得了苦差,才能干好本職、干出成績、有所作為

身在軍營,從來就是苦累和付出常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軍人的常態,吃苦是軍人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吃苦是軍人素質的“標配”。在面對苦累時,杜富國從不退縮,樂於吃苦,埋頭苦干,主動爭任務、勇於站前列。他經常身負20多公斤的炸藥拉著繩索滑行,穿著10多公斤的防護服在近70度的陡坡上執行搜排任務,作業完成后,衣服已被汗水浸濕……正是這種不怕苦累敢擔當的精神,磨礪出他“讓我來”的血性膽氣,磨礪出軍人鋼鐵般的意志品質。

“平時不習勞,而臨戰忽能習勞者﹔平時不能忍飢耐寒,而臨戰忽能忍飢耐寒者,未之有也。”戰場勝敵,根基在平時的勤練苦練實練。杜富國為了能將排雷技能練到極致,每天拿著探雷針練習,直到胳膊累得抬不起來。工作中,越是艱苦危險他越是沖向前,每次扛炸藥都爭著扛兩箱,肩膀常被背帶勒出血印。精神本自磨礪生,苦累成為杜富國提高實戰本領的“磨刀石”,使他有底氣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站排頭、當先鋒,更有膽氣喊出“讓我來”。

吃苦是一種精神、一種勇氣、一種境界。年輕時能吃苦、敢吃苦是一種積累,能夠為未來的人生奠定堅實基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與杜富國接觸過的人都有一個共同感受,那就是在杜富國身上有一種超越他實際年齡的堅定、沉著和冷靜。雷場上出生入死,讓他成熟沉穩,即使在為救戰友受傷昏迷蘇醒后,在得知自己雙手被截肢的情況下,杜富國仍希望“裝一雙智能手,能繼續去排雷去戰斗”。英雄本色的背后,是征服磨難、克服痛苦、熬過孤獨的自我升華,映射的是對信仰的忠誠、對使命的堅守、對責任的擔當。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當代青年官兵入伍前大多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經歷少、閱歷淺,更少有艱難困苦中的磨煉。參軍入伍后,既然選擇了擔當強軍重任,就要補上“吃苦”這一課,主動“找苦吃”。要像杜富國一樣在日常工作訓練的苦與累中歷練身手,在基層的艱苦環境中積累沉澱,在緊要關頭叫響“讓我來”,用實際行動踐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具備了這樣的品質,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履行使命,奮發有為。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受得了苦累,下得了苦功,做得了苦差,才能干好本職、干出成績、有所作為。如今,隨著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大步邁進,我們的“鋼”多了,可是有些官兵的“氣”卻少了。有的怕苦怕累,艱苦的崗位不願去,訓練強度稍微加大就叫苦,隻想過得去,不求練得精﹔有的消極保安全,在訓練上縮手縮腳、畏首畏尾,不願涉足險難課目訓練﹔有的思想上怕吃苦,干工作挑肥揀瘦,隻願做那些輕便的、容易的、好做的事。諸如此類,不僅與實戰化訓練的要求相去甚遠,更與完成備戰打仗的使命任務不相適應,是注定打不了勝仗、擔不起重任的。

“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青年官兵要跟上強軍的時代節拍,要立志在軍營成長成才,就必須沉下身子、靜下心來迎接挑戰,像杜富國那樣知難而進,勇於接受苦累的洗禮,在吃苦中磨心智、練本事、強能力﹔在吃苦中厚積薄發,磨礪意志品質,交出不辱使命、無愧時代的合格答卷。(李曉明)

(責編:李方園(實習生)、陳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