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廣東連州群眾與工農紅軍的一段往事

2019年06月23日12:55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廣東省連州市東陂鎮達飛巷16號——馮達飛故居,前來參觀的人群熙熙攘攘。

這是一座有百余年歷史的清代院落,古色古香的大廳正中懸挂著“光榮之家”的大幅木制橫匾,馮達飛的少年時代就在這裡度過。他1924年入黨、全程走完二萬五千裡長征。20世紀40年代,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馮達飛不幸被俘,后遭特務殺害,年僅41歲。

中共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黃兆星介紹,馮達飛最后一次回家是在1931年1月。當時他所在的紅七軍承擔著從廣西向湘贛邊靠攏,進而與中央蘇區直接聯系的重要任務。但沿路遭到敵人追擊,一路邊打邊撤進粵北連州(時稱連縣)進行補給。

據史料記載,紅七軍入粵時並未遇到敵人的有效抵抗,但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更加棘手的難題,敵人在當地大肆造謠,污蔑紅軍“殺人放火,共產共妻,抓到人要往臉上烙火印”,老百姓信以為真,紛紛“逃難”。

1931年1月16日,紅七軍進入東陂鎮。那天,鎮裡的老百姓幾乎逃避一空,就連馮達飛的妻子陳淑順也不知去向。幸運的是,馮達飛找到了堅持留守家中的好友譚榮勝。鄉親們聽說是馮達飛回來了,打消疑慮,當天就都陸續回到家中,還給部隊送來了給養。

“紅軍到底是不是殺人放火的惡匪?老百姓隻要接觸一次就全知道了。”黃兆星說,紅軍17日抵達星子鎮新塘街口時,十幾家經常被流氓慣犯搶劫的商戶燃放鞭炮,還打出“歡迎紅軍”的標語迎接紅軍。

紅軍接下來的舉動,更加打消了人們的顧慮:為了不擾民,官兵們都住在關帝廟和幾間會館中﹔一家取名“永盛”的榨油店人去店空,紅軍專門派人進行保護……當地百姓連連稱贊紅軍是“仁義之師”,星子鎮上的商會專門送去千余大洋和10多頭豬進行慰問。

紅軍的一舉一動,緊閉連州內城各城門、龜縮不出的敵人是清楚的。眼見紅軍來到外城籌措物資,商戶們表現出信任和親熱,敵人開始不斷開槍挑舋。黃兆星說,紅軍進入連州的目的是籌措物資,所以對內城圍而不攻,但敵人的所作所為嚴重威脅到紅軍將士和廣大群眾的安全,必須教訓教訓他們。

據載,1931年1月23日,紅軍向連州內城發起總攻。當晚,激戰正酣之際,敵人竟下令點燃蘸了煤油的棉胎扔向靠近城牆的商戶板棚。火借風勢迅速蔓延,許多店鋪淪為一片火海。

“大火一起,就看出紅軍與白軍本質上的區別了。”黃兆星說,紅軍攻城指揮部當即改變部署,命令部隊轉為救火,白軍卻趁機向救火的軍民射擊,幸虧紅軍用迫擊炮、重機槍還擊,迫使敵人停止了射擊,否則不知要死多少人。

直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大火才被扑滅。紅軍把搶救出來的重傷員送往附近醫院,把一包包布匹、一擔擔百貨及1000多罐煤油擺在一大片空地上,讓商戶們領回各自貨物。

白軍殺人放火,紅軍舍己救民。經過此事,紅軍的聲譽大大提高,連州商會自願籌集4萬大洋送給紅軍作軍費,當地群眾還送來大量大米、生豬、布匹、藥材等物資。

“相比獲得補給,更重要的是贏得了民心,這為長征期間紅軍部分官兵在包括連州在內的粵北地區開展游擊活動打下了良好基礎。”黃兆星說。(記者 梅常偉 李鬆 劉斐)

(責編:陳羽、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