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陳鐵幫奮戰脫貧攻堅一線——
“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仲夏時節,布谷鳥清脆的歌聲叫醒簪子河村的清晨,立在村頭的“美麗鄉村示范村”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簪子河村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卻也因地處偏僻而經濟發展緩慢。3年前,退役軍人陳鐵幫來這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仍有一些家庭缺衣少食。
一到村裡,安頓下來后,陳鐵幫想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開個會,誰知左等右等,人才好不容易聚齊,而且大多提不起精神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咱這個村的‘車頭’就是村干部,咱要是懶洋洋的,怎麼帶領群眾?”陳鐵幫說。一連多天,他組織村“兩委”成員學習《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參觀紅四方面軍舊地、重溫入黨誓詞﹔把英模挂像請進學習室,讓大家對著先輩照鏡子,把精力凝聚到扶貧工作上。
簪子河村有26個自然村,村與村之間隔著道道嶺、座座山。為給貧困戶建檔立卡,陳鐵幫拿出軍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連續一個多月跋山涉水,挨家挨戶調研。誰家住在什麼位置,有什麼困難,他都記在小本子上。田間地頭經常能看到陳鐵幫與村民拉家常。漸漸地,村民們對他刮目相看。村支書趙鵬敬佩地說:“陳鐵幫不是來鍍金的,是來真幫咱村脫貧的。”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簪子河村雖靠山靠水,卻有山吃不飽、有水喝不上。“讓鄉親們喝上干淨的自來水,把山貨賣到城裡去!脫貧攻堅,咱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陳鐵幫在村支部大會上立下“軍令狀”。
陳鐵幫召集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從懸崖峭壁上的水源地劈山修渠。為節省開支,他帶頭手搬肩扛沙石水泥,雙手磨出層層血泡。經過3個多月奮戰,一條暗渠托著清泉流向山下的村庄,全村不再為用水發愁。
“路是靠錢修的。”村委有人初步合算,僅10多公裡長的“出門路”就至少需要500萬元,很多人擔心陳鐵幫“有修路的心沒有修路的力”。沒想到陳鐵幫四處奔走,籌來800多萬元修路款。簪子河村地勢陡峭,修路材料運輸難。他就帶著10多名青壯年村民義務勞動,用了一年多時間,硬化村組間主干道11.5公裡,修通至鄉政府的水泥盤山公路16公裡。
“村裡的路通了,陳鐵幫的頭發白了、皺紋深了,從‘小陳’變成‘老陳’了。”村民們無不稱贊。
路通了,靠什麼產業帶動村民致富?陳鐵幫有想法:簪子河村有茶園,生長環境無污染,只是制作工藝和銷售渠道需要提高、拓展。
為創品牌,他多方篩選,最后與一家實力強的公司聯合成立了簪子河茶葉加工有限公司,精細化管理、規模化生產、品牌化運作,打造原產地綠色品牌。
陳鐵幫借勢帶動村民走合作發展路子,以茶園入股形式發展。產業整合后,每畝茶同比增收1000元,全村茶農年增收入約460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淨增收入至少50萬元。
思路打開了,村民們陸續發展土豬、土雞、土鴨和天麻、茯苓等特色養殖、種植產業,20戶貧困戶與商城縣一家專業合作社簽訂入股分紅協議,13戶貧困戶與某集團簽訂農產品分紅協議。
如今的簪子河村煥然一新:商城縣黨建示范村、商城縣村級小學示范村、茶葉規模化種植基地最大村……“這場脫貧攻堅翻身仗打得漂亮!”來此參觀的人紛紛贊道。(侯群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