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願把我的故事化成最美星火

——甘肅省平涼市“心系國防,助力強軍”國防教育演講比賽見聞

2019年06月28日08:19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6月21日,甘肅平涼,細雨陣陣。該市軍地聯合舉辦的“心系國防,助力強軍”國防教育演講比賽,在這個清涼夏日拉開決賽大幕。

決賽的前一天晚上,12名參賽選手在市廣播電視台演播廳試鏡彩排。在檢查文稿配樂和配屏的同時,他們還對服裝的顏色、妝容的濃淡和走上舞台的步幅等細節反復推敲和確認。

“一路走來,大家相互幫助,已從‘演講對手’變成了‘宣講戰友’。”參賽選手、庄浪縣縣委宣傳部干部余廣莉告訴記者,進入決賽,她已不再過分看重名次,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故事化成星火,點燃更多人的國防熱情”。

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表達,為了同一種情感:向軍人致敬

余廣莉平時負責的工作較多,還要經常下鄉,撰寫和熟悉演講稿的時間是一點點擠出來的。但從初賽到決賽,她的每場演講都不重復。

“我試圖去尋找向軍人致敬的自然感。”在復賽時,余廣莉講的是排雷英雄杜富國,感動現場很多人,但她仍覺得“與英雄的距離”有點遠。有人告訴她,可以試試講自己的經歷,也許感情能釋放得更充分、更真切。

決賽當天,余廣莉講了自己和軍人父親的故事。“父親曾教我唱《打靶歸來》、也用‘滾回去’等狠話把我罵回工作崗位,還叮囑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她越講越投入,越講越動情,眼眶中不時泛起點點淚光。

演講是表達的藝術,是情感的河流,有源於生活的感動,也有激蕩歷史的回響。

“鮮血急速涌出,他還是端起刺刀,飛躍幾步刺倒一個日軍……”靈台縣東關小學教師李天喜一登台,就感情充沛地講述了抗日英雄高永祥的故事。評委們說,李天喜的水准堪比“專業級”。這不是靠練習練出來的,而是靠閱歷“釀”出來的。

“隻要講到這個故事,我就想起18歲去山區支教的場景。”那時,學校隻有4個孩子,盡管如此,李天喜還是會想方設法給孩子上一堂國防教育課。“孩子是八九點鐘的太陽,若不懂家國大義,如何承載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從那時起,高永祥的故事成了李天喜的必講課。

演講中,市委講師團干部劉怡呼吁英雄不容抹黑,並揭露了一段段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現實,觀眾無不震驚﹔涇川縣太平鎮四郎殿幼兒園教師李亞瓊講了助力強軍需從“心”出發,告誡人們要善待孩子對革命故事的好奇心,國防種子的萌動很可能就始於一個“為什麼”……

“這個活動3月就啟動了,報名參賽選手既有公務員、學校教師、社會團體代表,也有現役軍官、退役軍人、軍嫂等。”軍分區政委徐建中說,盡管職業不同、經歷不同,但選手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同一種情感,那就是向軍人致敬。

90后的証明,80后的真愛,70后的堅守

翻閱選手資料時,記者發現,從初賽到決賽,選手的年齡跨度集中在70后到90后之間,這恰是當前社會的中青年主體人群。在演講中,生於3個不同時代的選手用自己的經歷對那些非主流“標簽”做了回應。

“和平的天空下,我們90后絕不是垮掉的一代。”武警某支隊通信中隊一班班長武慧子是名大學生士兵。她告訴記者,之所以將演講主題定為“英雄的九旅,英雄的兵”,就是想現身說“信念”——青春不隻有詩和遠方,還有家國與邊關。

2017年,武慧子服役期年滿兩年,面臨著走與留的問題。父母想讓她回去讀完大學,安安穩穩地找份工作過日子,但武慧子還是選擇了留隊。“當軍號響起時,鏗鏘有力的節奏不斷沖刷著我的迷茫,讓我清晰地意識到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那就是向老九旅的前輩一樣,把青春熔進槍膛……”

有人說,“80后的愛情被砌到了房子裡、裝到了車子內、印在了票子上”“浪漫可以缺少詩意但絕不能缺少陪伴”……若是做了80后的軍嫂,又該如何?靜寧縣界石鋪紅軍長征毛澤東舊居紀念館講解員張婷用她的愛情故事給出問題的答案。

“一次做手術,他怕我擔心,編織了‘在外執行任務’的美麗謊言。后來縱然有千種不滿,但我還是選擇了原諒,作為一名軍人,這已是他能採取的最好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和愛人能做到的就是‘你守國、我守家’”“一次看電視,得知他駐扎在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地區,平均氣溫隻有零下2攝氏度時,那是我第一次因為丈夫是軍人而感到驕傲……”

“這次演講不僅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國防觀的檢驗。”崇信縣人武部副部長張茂杰告訴記者,每一個年齡段的人都在表達著對保家衛國使命的理解,作為70后,他認為使命的內涵是堅守。

到了40多歲,多數干部的職務觸到“天花板”,身體也到了養生的“預備期”,軍旅生涯可謂是“一眼望到頭”……張茂杰針對不惑之年的懈怠展開演講,“守攤子、混日子沒意思,除了增加生命的長度,並不能增加生命的厚度。身為新時代的國動人,我們應做一支呼嘯的箭,以挾雷裹電之勢向著強軍目標迅猛出擊。”

無論場內場外,還是名次如何,用心值都是100分

賽場上的焦點,並不全在第一名,拼盡全力去爭取的身影也有動人的風范。華亭區的軍嫂陳娟就是這樣的一名選手。

陳娟參加演講是華亭區人武部政委王曉敏點的將。她的丈夫張曉飛於去年從駐四川某部交流到平涼。在介紹個人情況時,他向組織匯報了妻子陳娟曾當過兵,並且當兵的原因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被人民子弟兵救過。王曉敏記住了這件事。

3月下旬,在華亭區組織海選時,陳娟的演講並不成熟,演講時還險些因緊張卡了殼,隻獲得了第三名。但是評委一致認為,雖然演講技巧略遜一籌,但她的個人事跡是“難得的生動教材”,符合國防教育的本意,於是決定讓陳娟參加市裡的復賽。

“剛開始,我們忽略了她面臨的實際困難。”王曉敏說,初賽時,陳娟是抱著孩子來參加比賽的,她家裡有兩個孩子,大的上學,小的還在哺乳期。為了幫助陳娟盡快提高成績,人武部專門邀請電視台的播音員進行指導。那段時間,陳娟經常一邊練演講,一邊哄孩子。

“部長、政委,任務沒完成好……”復賽中,因帶有四川口音,陳娟的名次排在第13,與前12名進入決賽的距離隻有一步之遙。賽后,她以軍人的果敢擔當向人武部領導做了匯報和自我批評。那一刻,在場的領導都濕潤了眼角。

“屬於自己的故事最動聽。以后,在組織類似活動時,應加重對選手個人經歷的考量。”平涼軍分區司令員韓鵬說,這次比賽最成功的地方是,大家都進入了“角色”,無論場內場外,還是名次如何,用心值都是100分。

趙琛是此次活動的總導演,從主持人的解說詞、現場燈光的布設到每個選手的手勢,她都親自把關。在試鏡彩排時,主持人因為語速過快,被她當場喊停。“串詞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語’,要帶著感情走。”當天,燈光、配樂等場務人員,無人免於她的批評。

剛開始,有的人覺得趙琛是在“耍大牌”。但在散場時,記者捕捉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名領導和她握手致謝:“效果很贊,給你發什麼獎勵?”她回答:“首長客氣,觀眾的掌聲就是最好的獎勵。”(記者 朱宏博 通訊員 莫福春 馮柱)

(責編:黃子娟、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