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為准確掌握衛勤系統為兵服務情況,聯勤保障部隊在所屬醫療機構開展為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戰友們如何看待這項工作?這項工作成效如何?請看記者的一線調查——

“電子監督員”上崗之后

2019年07月04日08:46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電子監督員”上崗之后

三名官兵展示手機上的為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頁面。

“這是醫院為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宣傳卡,請戰友在康復出院后,根據住院期間醫院的服務保障情況自行參加測評……”6月15日上午,中部戰區總醫院住院大樓裡,值班護士為新一批住院的官兵配送洗漱用品時,還向他們發放了一張印有二維碼的卡片。

“為客觀評價為兵服務品質,我們根據上級機關要求,在門診挂號、審核收費、病區住院等軍人就診窗口、點位,通過醫護人員結合健康宣教、出院隨訪等時機發放卡片,積極引導就醫官兵參加測評。”醫院軍人診區主任吳高賢,手裡拿著一張宣傳卡片介紹道。

因左腳腳踝骨折入院治療20天的陸軍某舟橋旅上等兵吳石,准備辦理出院手續。在出院結算中心,他在導醫人員的引導下,使用自助結算機刷卡操作,不到1分鐘,出院手續就辦理完畢。吳石說,他對醫院的為兵服務比較滿意,實打實感受到了軍隊醫院服務理念的轉變。

說話間,吳石取出手機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進行滿意度網絡測評。盯著手機上的測評頁面,他思考許久,最終結合這次住院體驗完成評價,並寫下“在住院樓層增設洗衣機等生活設施、在偏遠部隊設置前置藥房”的建議。

吳石所在的某舟橋旅衛生隊隊長馬俊坦言,相比以往粗放的調查問卷形式,網絡測評覆蓋面更廣,體現在就診的每一個環節……基層官兵向醫療機構提出建議的渠道暢通了,不少問題迎刃而解。

在門診部的軍人診區,戰士楊超壬正借助一台軍隊人員自助就醫系統進行挂號。楊超壬是東部戰區某旅上士,前段時間,他來到駐武漢某軍校參加短期培訓,這是他第一次前往跨體系醫院看病。

“如今看病方便多了!我到非體系醫院看病,挂號、檢查、診斷以及開藥,一路都很順暢。”楊超壬笑著說,“要是在以前,我隻能自費到地方醫院看病……軍人看病不再難,這也是軍人職業榮譽感的體現。”

“網絡測評模式啟用以來,醫院根據反饋意見,陸續出台不少惠兵舉措。”吳高賢說。

去年底,幾名來武漢某軍校培訓的部隊官兵,在網絡測評時反映“身份証明手續煩瑣、不熟悉科室布局”等情況。為此,醫院主動與駐地各軍隊院校聯系,將每次的培訓人員名單提前錄入系統,確保官兵來醫院后不用再出示身份証明和轉診手續,直接就能挂號就醫。

“隻有暢通建議渠道,才能‘對症下藥’,出台的舉措才能做到接地氣、冒熱氣……讓官兵從心理上有認同感才是真正的惠兵。”吳高賢說,“有了網絡測評這個‘電子監督員’,我們的保障工作事實上無時不在接受廣大戰友的監督。這也促使我們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不斷改進優化服務。”

不久前,某部戰士黃俊腰傷復發到醫院挂了專家號。那天出診專家少,加之排隊待診時間長,他延誤了歸隊時間。

幾天后,黃俊通過強軍網的“為部隊服務滿意度網絡測評平台”訴說“委屈”。醫院收到這一反饋后,專門在軍人門診增加專家出診人數,並明確規定,軍隊傷病員住院必須由資深醫生首診,讓普通官兵享受優質醫療資源。

那天,黃俊接到醫院為兵服務辦公室打來的電話,聽說自己提出的建議被採納,他既激動又高興。

還有一次,駐地偏遠的海軍某部上士陳建因左腳跟腱損傷,一大早從部隊請假到醫院骨科問診。由於往返路途較遠,等不到核磁檢查結果出來,他就又趕回了部隊。

在分析滿意度測評報告時,醫院發現不少像陳建一樣的偏遠部隊官兵都有類似的就醫煩惱。他們提出,偏遠部隊官兵來院就診“最多跑一次”倡議——不需要二次檢查治療的官兵,由值班護士登記官兵聯系方式,負責代取報告,送至相對應科室醫生診斷﹔再根據醫囑開好藥品,統一寄給部隊官兵。

“真正搞好為兵服務,先要學會傾聽。”聯勤保障部隊衛勤局領導說,官兵的就診需求,就是我們提升保障品質的努力方向。

(責編:陳羽、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