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些爭強好勝的班長,對自己班裡的戰士總是“恨鐵不成鋼”。在他們眼裡——

有一種兵叫“別人班的兵”

2019年07月17日09:5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有一種兵叫“別人班的兵”

第76集團軍某旅上等兵鄔磊、龍虎在訓練場上進行翻輪胎比賽。 李灰懿 攝

對孩子而言,家長和老師是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對士兵來說,班長則有著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身份。

班長帶兵與家長帶孩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家長們愛念叨“別人家的孩子”,班長們也總關注“別人班的兵”。

剛到部隊,新兵余勝偉就發現了這裡的不同——道路兩側張貼著優秀士兵的大幅海報,機關樓前的展板上是每季度評選出的優秀士官,一進連隊就看到“雙爭評比欄”“龍虎榜”和“訓練課目及成績一覽表”。

上榜並沒有那麼簡單。大到一場比武,小到一次練兵,隻有在各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士兵才能榜上有名。漸漸地,余勝偉發現了一個現實:競爭無處不在,比較無處不在。

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名為“別人班的兵”的“對手”。第一次戰術訓練時,余勝偉發現,這個“對手”叫作“趙拓”。

“你看看趙拓是怎麼爬的!人家用的是什麼姿勢?你用的是什麼姿勢!”眼瞅著余勝偉接連爬了幾次都沒進步,班長氣得直跺腳,“要是再爬不進25秒,晚上就別吃飯了!”

聽到這兒,余勝偉當時就想撂下槍,不爬了,“才開始練,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吧。”他轉身看看兄弟班的趙拓,發現“人家”還在爬,手肘已經磨破,血把衣袖都浸濕了。

“爬這麼快,有什麼用?及格不就行了。”余勝偉不以為然。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又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天,收效甚微。

轉變發生在不久之后。在班長的耐心交流和不斷鼓勵下,余勝偉開始奮起直追。“最起碼,我也要和別人做得一樣好!不能讓班長失望,更不能讓別人班的兵把我看扁了。”

6個月后,余勝偉以優異成績順利完成結業考核,還評上了“優秀學兵”。

班長是離士兵們最近的“大家長”,帶著幾個或十幾個兵,不僅要領著他們訓練作戰,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還要關注他們的個人成長。

日前,記者走進第76集團軍某旅,通過對這個旅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多數受訪班長會拿自己班的兵和其他班的兵進行比較。

有些人認為,這樣有利於增強部隊凝聚力和戰斗力。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樣並不利於兵的成長。

“看別人班的兵那麼優秀,自己就感到有一種壓力”

特戰八連是旅裡的尖刀連隊,優勝劣汰的氛圍無時無刻不裹挾著每名官兵。作為連裡的一名班長,上士馬強也一直秉持著嚴格帶兵的作風。

“班裡最多的時候有11名兵,我對他們的期望都比較高。”馬強對班裡的士兵要求尤其嚴。

調查顯示,95.2%的受訪班長對自己帶的兵“期望高”,其中44%的受訪班長認為自己“期望非常高”。

“現在全軍上下大抓軍事訓練,班長要求高也是情理之中。”入伍第2年,楊瀟就擔任了新兵連副班長。新兵連訓練標准高,大多數班長都很看重成績。

不過,無論是高期望還是嚴要求,都是班長們真情愛兵的一種表現,畢竟“嚴是愛,寬是害”。“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他們好。”楊瀟坦言。

期望一高,班長們就難免產生比較心理。受訪官兵中,81.6%的班長稱,他們會拿自己班的士兵和其他班的士兵作比較。83.6%的士兵認為,自己會被班長拿去與其他班的士兵進行比較。

“這種比較,涉及方方面面,往往是出於一種不服輸的心態。”楊瀟結合自己的帶兵經歷說。他經常下意識地進行這種比較,比如帶隊出去就會比隊列、比作風﹔訓練考核就會比成績、比排名。但多數時候,楊瀟並不會當面說出來。

下士錢信宇說,上次比武考核時,他的班長突然提到了“別人班的兵”。當時,他就覺得,比拼落后丟了班長的臉。

對於“別人班的兵”這種比較,士兵們往往會呈現出不同反應。一些自尊心強、心理承受能力好的士兵會表現出不服氣,想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不爭上游也不墊底”的“佛系”士兵,則會產生“別人班的兵好,你去帶別的兵”的想法﹔一些經常比不過“別人”的兵,甚至會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很多班長愛拿“別人班的兵”為榜樣,給自己班裡的士兵樹立一個努力的目標。

一級軍士長楊發紅說,雖然大部分班長都抱有一種良好的競爭心態,但對於一些爭強好勝的班長來說,很容易出現“恨鐵不成鋼”的心態。

班長馬強說,“看別人班的兵那麼優秀,自己就感覺到有一種壓力。”不過,他更喜歡拿自己班的兵跟其他班的同年兵比,“在同一條起跑線,更有可比性。”

士兵的個體差異較大,尤其是新兵,處事能力、訓練水平參差不齊,過高的要求和盲目的比較不利於班內的戰斗力提升。如果班長將“比較”表現得過於明顯,不僅不利於士兵的成長,甚至會導致一些進步慢的士兵對其他戰友產生厭惡。

“比較”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像加速器一樣促進士兵成長﹔用不好,就容易讓大家都“很受傷”。

班長們都希望,在比較過程中本班的士兵能得到有效的激勵。然而,這個度一旦把握不當往往會適得其反,不僅難以起到激勵作用,還會損傷士兵的自尊心、上進心,甚至影響士兵對班長的信任,導致彼此關系疏遠冷漠。

“十個指頭有長短,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士兵”

調查顯示,88%的受訪班長認為,這種比較有利於班裡凝聚力提升﹔84%的受訪士兵表示,自己能夠正視這種比較。

班長馬強喜歡暗暗地作比較,先找到差距,然后激勵大家進步。“誰訓練比較突出,要學習他的訓練方法,爭取下次超過他。”馬強很少在講評中說自己班的兵不如其他班的兵,他經常從側面講評班裡的士兵。

楊瀟覺得,對特別“傲氣”的士兵,有時候也需要適當“打壓”。他說:“有些士兵取得一些成績就飄飄然。通過比較,能讓他們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靜下心來抓訓練。”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下士錢信宇表示,自己當兵前兩年,沒少因為這種比較受刺激。“但這種比較也有好處——有時班長覺得我‘不夠精干’,但對比別人班的兵后,班長發現我其實也‘還不錯’。”他說。

歸根結底,帶兵也是育人。75.2%的受訪士兵認為,班長能根據個性特點培養自己﹔94.2%的受訪士兵認為,班長能關注自己的個人成長。

“十個指頭有長短。”通信連班長吳小勇認為,對士兵的培養要因人而異,“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士兵。有人身體素質好,有人善於思考,要看到差異,區別培養。”93.6%的受訪班長都認同這一點。

楊瀟表示,沒有哪個成長模式適用於所有士兵,必須要有所區分,不能“一鍋煮”。他告訴記者:“對那些基礎較差、適應能力較弱的士兵,要多看他身上其他方面的閃光點,多鼓勵。”

因此,在通過適當比較,激發士兵力爭上游的同時,還應注意方式方法。班長可以拿士兵這次的成績和上次的成績進行比較,或者拿士兵自身的優點和缺點來比較。如果確實覺得“別人班的兵”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那麼班長最好先對本班士兵的優點給予表揚和肯定,然后再客觀分析別人的優勢。在此基礎上,班長可以進一步提出學習別人長處的可行建議。

下士吳家興剛入伍時,屬於班長眼中“訓練成績平平”的兵,常被班長拿來跟同年兵作“參照”。比訓練,他稍遜一籌﹔比專長,他卻略有優勢。吳家興有辦公軟件操作基礎,還有點文字功底,班長就幫他制訂了目標——當文書。現在他已經成為連隊文書,完全能夠勝任崗位要求。“班長幫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吳家興說。

在士兵的培養過程中,67.2%的受訪班長看重士兵的品行,僅6.4%的受訪班長看重士兵的身體素質。

楊瀟覺得,士兵思想上進是最重要的:“身體素質可以慢慢鍛煉,但如果思想出問題,各方面能力都會跟不上。”

連長吳小勇也認為,在兵的成長中,品性好、善於融入非常重要,“軍事訓練固然很重要,但不能要求每名士兵每個課目都優秀。”

“有些班長更看重集體。他們認為,兵要帶得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該旅領導指出,班長應該更加注重對士兵進行個性化培養,改進帶兵方法,區分士兵特點,關注士兵成長。

“雖說班長就像家長,但帶兵不完全像帶孩子”

俗話說,“3年一小溝,5年一大溝”。在楊瀟看來,老班長和年輕士兵很容易產生“代溝”,畢竟他們的年齡差距比較大。

不過,調查顯示,68.8%的受訪班長認為“自己和兵沒有代溝”﹔70.3%的受訪士兵認為“班長能和自己打成一片”。

班長馬強認為,將訓練和生活區分開,班長和士兵就能相處得更好。“在班裡營造融洽的氛圍很重要。特別是訓練比較累時,活躍的氛圍有助於緩解和釋放壓力。”

兵與兵的比較,往往會升級為班與班的較量。58.8%的士兵認為,各班有各班的長處﹔39.9%的士兵認為,自己班才是最棒的。

偵察營士兵閆永濤覺得,每個班長都有各自的長處,所帶的班也各有優勢。

盡管對其他班的情況不太了解,下士吳家興還是認定自己的班最好。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他所在班的訓練和工作都走在連隊前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和班長相處時間久了,感情很深。

士兵錢信宇覺得,班長和兵之間的關系往往取決於班長帶兵的方式。“如果班長心態不好,那麼整個班的氛圍都會不好。” 他坦言,對大部分士兵來說,他們軍旅生涯中最看重的人就是自己的班長。雖說班長就像家長,但帶兵不完全像帶孩子。

比較無處不在,班長也不例外。如果班長心態失衡,就會導致身心俱疲。調查中也發現,31.2%的受訪班長認為“帶班很累”。

“有些兵很難帶,讓人操碎了心。”楊瀟說,“用同樣的方法教,有人就是學不會。”一旦某個兵訓練跟不上,思想也會跟著鬆動。作為班長,遇到這種情況,心裡多少會有些不舒服。

很大程度上,班長的性格和帶兵方式往往決定著整個班的環境氛圍。士兵的表現與班長的帶兵能力直接挂鉤。

士兵梓杰的各項能力均比較弱,一度成了連隊的“吊車尾”。他所在班受到拖累,在大會小會上都成了“反面典型”。一向爭強好勝的指揮控制班班長楊琪,覺得面子上十分過不去。

“你看看別人!”“能不能自己爭點氣?”楊班長開始刺激梓杰,希望他能上進一點,提高快些。一段時間后,楊班長發現,梓杰對這種刺激並不“感冒”,反而是平時的一次表揚、幾句寒暄,更能燃起梓杰訓練的斗志。

轉變思路后,楊班長開始主動調整帶兵方式,嘗試給梓杰制訂專屬訓練計劃、個人成長小目標。沒過多久,梓杰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對班長們而言,換一種眼光,多一些包容,往往能給士兵們打開一扇發現自我的窗戶,也為自己的成長進步開啟一個新通道。

(責編:陳羽、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