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追尋榜樣的足跡

——軍事科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會側記

王迪 邵龍飛 向鵬程
2019年07月21日10:50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7月19日下午,軍事科學院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會——邵龍飛攝

紅山溢彩,歲月鎏金。7月19日下午,軍事科學院禮堂掌聲雷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會在昂揚激越的強軍戰歌中拉開帷幕。通過前期遴選,10名優秀演講者依次走上舞台,講述了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強軍故事、興研華章。他們中,既有科研人員、機關干部,也有研究生學員、基層戰士。

作為新調整組建僅2年的單位,如何做到合編合心合力?面對不斷引進的科研人才,如何幫他們系好軍事科研生涯的第一粒紐扣?在充滿各種誘惑的外界競爭下,如何從思想層面找到栓心留人的答案?這是主題演講會前期策劃中,該院領導始終關注的難題。

用典型激勵,靠榜樣引領!從歷史和現實中汲取榜樣的力量,追尋榜樣的足跡,讓以忠誠、求實、創新、謀勝為核心的軍事科研文化在軍科人中代代傳承。

聽,他們講述了一種情懷——

舍小家、為國家,才能成為科學家

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這樣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人民永遠記住他。”已故的寒區醫學專家張是敬和熱區醫學專家杜桂仙,就是這樣一對值得后人永遠銘記的科研專家。

“每當嚴冬到來,丈夫就奔赴祖國北疆最冷地域進行實驗﹔每逢酷暑將至,妻子便要前往祖國南端極熱之地開展攻關。”來自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劉璞,講述了這對“‘冷’‘熱’夫妻,以身許國”的故事。

在軍事科學院,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科研伉儷。白天在單位攻關,晚上在單位加班,雖處同一院落,兒女情長卻放在一邊。

“這頂草綠色的無檐帽,見証了我國免疫及遺傳工程創始人之一的黃翠芬三萬裡回國路,六十載愛國心。”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員范晶作了題為《綻放在軍帽下的芳華》的演講。

新中國成立后,正在國外求學的黃翠芬和丈夫克服重重險阻回到祖國,投身軍事醫學研究事業。曾有人不解為什麼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她回答:“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在軍事科學院,有一支群星璀璨的女科研專家方陣,她們戴著不同顏色的軍帽,深入一線部隊調研,在國際論壇上發聲,為設計未來戰爭獻策。通過“軍帽”這條主線,范晶講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翠芬、女少將姚雲竹、東北亞問題專家江新鳳三代“鏗鏘玫瑰”謀制勝之道、研打贏之技的一幀幀動人畫面。

在封鎖打壓中堅韌前行,勇當裝備研制先行官…被表彰為“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的某部歷代科研人員矢志強軍、攻堅克難的寶貴傳承被演講者娓娓道來。即便犧牲也要保護好絕密文件、來世我還要干科研……發自肺腑的深情講述讓台下官兵熱淚盈眶。

青春勇擔當,凝聚強軍正能量。軍事科學院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用“舍小家、為國家”的家國情懷,把最美的青春奉獻給了國家和軍隊,最終成長為科研大家。

聽,他們講述了一種辯証——

大師本平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軍事科學院,就有這樣一批矢志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我如願加入了新軍科成立后的第一支芯片研發團隊,人員平均年齡隻有30.2歲”。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助理研究員萬眾,深情講述了團隊自主研制芯片的艱辛歷程。

早上8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每周工作7天。生病的同志在實驗室,一邊輸液一邊繼續科研。憑著這股拼勁、韌勁,團隊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國際上一般用2到3年才研制出一款芯片的任務。

為什麼被命名為“初芯”?“因為,它只是團隊‘芯片’路上邁出的第一步﹔因為,它能讓我們銘記,為什麼出發,向哪裡進發!”生動勵志的講述引發在場官兵雷鳴般的掌聲。

把忠誠鑄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演講《星光閃耀》中,某研究所政治工作處主任王晨光帶來了軍事科學院最年輕的首席專家何元智30年厚積薄發成大家的故事。

參與的某重大科研項目從預研到定型,何元智用了15年。科研工作的前20年,她沒有一項成果報獎﹔但她即便懷著8個月身孕,依然堅守在攻關一線。近幾年,何元智成果井噴式爆發,先后榮獲10多項科技大獎、20多項國家專利,4次榮立二等功,成為新軍科調整組建以來首位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求是獎的獲得者。

戰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聖杰深有觸動地說:“科學研究有其自身規律,耐心投入方有好的產出。何元智老師這種‘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堅守精神,正是我們青年科研工作者需要學習傳承的。”

無獨有偶。早在2004年,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研究員就率領團隊啟動了“重組埃博拉疫苗”的研發。雖然這是個看不出前景的“冷門”研究,但陳薇認為,科學家要有戰略眼光,要防患於未然。正因為預研充分,當疫情向全球蔓延時,陳薇團隊才能在較短時間內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重組埃博拉疫苗。

《戰勝埃博拉》的演講者王瀟霖是陳薇團隊中的一名文職人員。她告訴記者:“為了嚴守軍事秘密,研究院有的老專家成果主動不申報國家最高科技獎,還有的放棄參評院士!一代代軍科人榮耀的背后正是數不清的淡薄名利、負重前行。”

在實踐中成長、在摸索中踐悟。研究生院學員郭穎、勤務保障大隊的大學生士兵徐攀登都講述了他們軍旅生涯中的酸甜苦辣,平凡崗位上的成長感觸同樣引發在場官兵的強烈共鳴。

朴實無華的語言,卻帶來心靈如雷般的震撼。故事中的“他們”,都擁有紅心永向黨的信仰、大道鑄華章的氣魄、忠誠鑄軍魂的擔當,令在場官兵從歷史觸摸到現實,無不動容、沉思。

聽,他們講述了一種預見——

過去的未去,未來的已來

“馬桑樹兒搭燈台,寫封書信與姐帶……”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員趙真燕以一首《馬桑樹兒搭燈台》開場,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家賀錦齋為革命拋洒熱血、妻子戴桂香執著守望丈夫67年的動人故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在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這個崗位上,我要書寫好我軍紅色家譜,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趙真燕說,演講雖已落下帷幕,但經過洗禮的心靈卻更加堅定。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范廣騰,以《我和導航共成長》為題,用親身經歷講述了我國北斗導航系統曲折的發展歷程。

從學生到工程師,從普通參與者到某型裝備子模塊負責人……范廣騰個人成長與國家、軍隊建設發展緊密相連的故事令在場人員無不動容。

回首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聆聽榜樣是為了超越榜樣。

7月19日下午,軍事科學院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會——邵龍飛攝

軍事科學院官兵以演講的形式,講述在科技強軍路上改革圖強的拼搏奮斗和悅人成績,展示一幅幅致力於強軍興軍、全速發動軍事科研創新引擎的壯美畫卷。

“舉行這次主題演講會,正值新的軍事科學院調整組建兩周年之際。這裡講述的都是身邊的名師大家、榜樣模范,做到了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對於深入傳承軍事科研紅色基因,充分展現廣大官兵強院興研良好風貌,進一步凝聚開新圖強意志力量具有重要作用。”軍事科學院政治工作部主任王貴勝如是說。

(責編:馬昌、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