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我的崗位在北京天安門”

2019年08月01日09:12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的崗位在北京天安門”

夜幕下,守衛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哨兵。 欒一帆 攝

東經116.38度,北緯39.90度——這是哨兵李峯霖執勤的坐標點。

對中國人來說,這個地理坐標有著非凡的意義——這裡,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從哨位向正南方望去,五星紅旗正在晨光中冉冉升起。游客們舉著手機記錄下這庄嚴的時刻,而身在哨位上的李峯霖,則用眼睛和心,將這一刻再次定格。

2019年7月30日凌晨5:10, 李峯霖站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金水橋上,觀看升旗儀式。

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著鮮艷的五星紅旗,聚焦在威武的國旗護衛隊身上。但哨兵們依然會拿出最佳狀態,把身板挺得更直,仿佛自己就站在舞台中央。

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還沒有哪一個地方像天安門廣場這樣“吸睛”——每天會迎來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時常會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

李峯霖所在的武警北京總隊天安門地區支隊,擔負著整個天安門地區的執勤任務。如果把天安門廣場比喻為祖國的“心臟”,這群年輕的官兵便是守護“心臟”的哨兵。

八一前夕,記者在夜色中隨這群年輕的士兵走上了執勤哨位。

“你見過凌晨1點的天安門嗎”

天安門廣場上的大燈,在哨兵居仁鑫的皮鞋上投射出一個閃亮的光點。每次上哨前,他都會將皮鞋擦拭一遍。

此刻,居仁鑫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東側。從他的哨位向北望去,凌晨1點的天安門廣場正經歷著一天當中短暫的寧靜時刻。

白天熙熙攘攘的人群退去后,居仁鑫的視野分外開闊:廣場上燈火輝煌,長安街上車流不息,金水橋兩旁零星站著徹夜守候等待升旗的游客,天安門城樓下是站同一班崗的戰友……

燈光將居仁鑫的影子拉長,與他站得筆直的身體形成了一個好看的夾角。每次站凌晨的哨,居仁鑫都會欣賞到天安門廣場的另一種美:“那是一種安靜、祥和的美,很容易讓人心思沉靜下來。”

畢竟,不是誰都見過凌晨1點的天安門廣場,也不是誰都有機會如此近距離地欣賞廣場的另一面。

今晚與居仁鑫站同一班哨的是朱進。這個剛剛當兵第二年的小伙子覺得,因為站在了這裡,他“比同齡人思想更成熟一些”。他把“成熟”的原因歸結到身旁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那天,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望著高大的紀念碑興奮地叫著跑了過來,不小心誤闖進了紀念碑周圍的纜索。朱進剛想轉身提醒,小女孩的媽媽已經搶先一步把小女孩抱了出來,並做出一個噓聲的手勢,輕輕地說:“小點聲,烈士們正在休息呢。我們隻能遠遠地看,不能去打擾他們。”

聽到這番話,朱進不由地回頭望了望身旁的紀念碑。他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向孩子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也是從那一刻開始,他覺得紀念碑浮雕上那些與他年歲相仿的年輕人,距離今天並不遙遠。

一隊工人從廣場中央走進西側的臨時圍牆裡。這段時間,天安門廣場正在為迎接祖國70周歲生日“盛裝打扮”。

這樣的場景,給凌晨這班哨增添了些不同的意味。

與天安門深夜的安靜相比,居仁鑫更喜歡白天的熱鬧。雖然白天的執勤難度更大,但他覺得“人聲鼎沸的天安門廣場更有味道”。

什麼樣的味道?

“因為有了先烈的犧牲,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居仁鑫說。

站在這裡,居仁鑫和戰友們見証了許許多多人與紀念碑的不解之緣。

幾天前,一位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從輪椅上站起來,面向人民英雄紀念碑庄嚴敬禮。正在附近執勤的王震一眼就認出了他——這位老人正是習主席剛剛接見過的全國退役軍人杰出代表張富清。

遠遠地,王震看見,張富清老人舉起右手。這個顫抖的軍禮讓王震更加明白守護的意義,“在張老敬禮的那一刻,感覺有一種使命真真切切地壓到了我的肩上”。

“你看看這一身汗,爹媽看了得多心疼”

在天安門支隊,時間以兩小時為界,被等份切割。凌晨1點50分,到了換崗的時候。

記者跟隨哨兵鄭緒臣,來到燈火璀璨的城樓下的哨位。

一座城樓,將哨兵們的夜晚一分為二。天安門城樓前的射燈,在夜色裡雕刻出整座城樓的全貌。

燈光雕刻出兩個清晰的輪廓。鄭緒臣和戰友詹朋鵬像兩尊雕像,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

連續幾天,北京發布高溫預警。即使是沒有太陽照射的深夜,空氣裡仍飄蕩著揮之不去的悶熱氣息。不過,鄭緒臣仍然覺得滿足,畢竟,夏天凌晨的2點到4點,比起大中午的12點到14點,已經“溫柔”許多。

這裡的哨兵,每個人都曾被正午的烈日晒到“懷疑人生”:汗水順著帽檐滑進眼眶,刺得眼睛生疼﹔熱力經由雙腳,從炙烤過的大地傳導而來,“感覺自己和烤肉之間隻差一撮孜然”。

一到冬天,迎面吹來的寒風像刀片一樣刮著哨兵的臉。厚厚的軍大衣和棉靴擋住了正面襲來的嚴寒,卻擋不住從地面透上來的寒冷。通常,不到半個小時,腳就被凍僵。下哨時,邁開步子那一瞬間,“覺得腿腳都不是自己的”。

北京夏天的熱、冬天的冷,沒有誰比他們更有發言權。

夜幕之下,天安門城樓地區成了游客的“真空區”。即便如此,哨兵們仍保持著高度警惕。

鄭緒臣還記得2015年自己第一次上哨時的情景,“緊張得不行,整個人繃得像一張拉滿了的弓”。4年過去了,緊張已經成了他上哨的一種習慣。不過,緊張的內核早已隨著執勤經驗的累積發生了質的變化。

營區的籃球場上,總是能捕捉到鄭緒臣的身影。學體育出身的他,喜歡在高強度的執勤任務之后,用一場同樣高強度的運動來放鬆自己。“如果退伍了,就當個健身教練,最好能擁有一家自己的健身房。”這是他偶爾會盤算的未來。

送鄭緒臣參軍入伍時,父親一直沒有說話,只是不停地點頭。直到第一次休假回家,鄭緒臣才知道了父親點頭的含義。

“父親告訴我,點頭就是‘能行,能行,我兒子干什麼都能行’的意思。”說到這兒,鄭緒臣的眼眶紅了。當兵到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穿著軍裝和爸媽在天安門前合個影。

此刻,凌晨2︰30,不知望向遠方的他,是不是又想起了父親的那句話。

與鄭緒臣相比,詹朋鵬的內心多了一點糾結。

站在哨位上的他,眼睛睜得溜圓。燈光映射進他的眼睛,好像投進了清澈見底的湖水。

這眼神是詹朋鵬最引以為傲的事情之一。眼神裡的自信和堅定,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經過了陽光分分秒秒的考驗。新兵訓練結束時,他已經可以在刺眼的陽光下圓睜雙眼3分鐘,“眼淚流出來都沒察覺到”。

詹朋鵬很想讓爸媽看看今天自己的眼神。可是他又不想讓爸媽看到執勤時的自己,“怕他們會心疼”。

每一個在天安門地區執勤的哨兵,內心或許都有著這樣的矛盾。他們聽得最多的是游客們的稱贊——“你看這戰士站得多直”“哨兵叔叔真帥,長大了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小伙子,謝謝你”……

有時,一句話也會戳中淚點——一位老大爺曾感嘆:“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啊!你看看這一身汗,爹媽看了得多心疼……”

母親心疼的淚,父親的欲言又止,恐怕是每名哨兵心中的隱痛。

2018年兩會期間,無數目光聚焦天安門廣場。擔任天安門廣場地區禮兵哨的詹朋鵬也成了媒體的焦點。一掃而過的鏡頭,通過電視信號傳回了安徽淮南老家。

父母激動地打來電話,而詹朋鵬則一個勁兒地傻笑:“你們終於看見我了!”

“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

晨曦微露,聚集在金水橋兩側的游客越來越多。哨兵李峯霖走下哨台,將哨台推到一邊,把金水橋中橋的路讓出來。

再過半個多小時,國旗護衛隊將從這裡昂首闊步走過,穿過長安街,直達國旗杆下。

李峯霖所在的武警北京總隊天安門地區支隊金水橋中隊,護衛著這五道漢白玉橋周邊的安全。清晨,這裡是最先遇見游客的哨位之一。

因為是五道橋中最中間的一座,中央的金水橋哨位又被大家稱作“C位”。站在“C位”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李峯霖說,就好像是一場演出,“我就是站在舞台中央的領銜主演”。

李峯霖喜歡在夏天裡站這一班哨,“那種迎接第一縷陽光的感覺讓人振奮,看著沐浴晨光的一切又讓人安心”。

第一縷陽光是溫柔的,也是短暫的。很快,毒辣的陽光就會直射在沒有任何遮擋物的金水橋上。哨兵們的皮膚都黑到發亮,但誰也不會在意。臉上、胳膊上的“廣場紅”、脖子上的“V字領”都被他們視作一種驕傲的存在。

入伍前,李峯霖曾跟隨旅游團來過一次天安門廣場。在廣場的每一處地標建筑物前“打卡”后,他又特意選了天安門金水橋前的哨兵作為拍照的背景。

那是2012年,“正能量”這個詞剛剛在網絡上流行起來。李峯霖覺得,照片裡帥氣的哨兵就是“正能量”的“代言人”。

旅行歸來兩個月后,李峯霖跟隨夢想參軍入伍﹔又過了3個月,李峯霖發現,自己的新兵班班長,竟然就是金水橋照片背景裡的那個哨兵!

這充滿了戲劇性的情節,對李峯霖和戰友們來說,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就在此刻,身上洒滿晨光的他,又成為了游客拍照的背景。

他站得離人群如此之近,甚至聽見一位大叔說:“一定要把戰士也拍上。”

曾經紅遍網絡的“雪中站崗照”和“雨中讓傘照”的主人公,都是李峯霖的戰友。“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平常了。”大隊教導員彭凱說。

不過,對於士兵們來說,能以這樣的方式成為“網紅”,成為別人照片裡的風景,也讓他們從另一個維度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那種“強烈的被需要感”讓每個人都找到了價值所在。

李峯霖注視著國旗冉冉升起,也看到在國旗之下男女老少此時的崇敬表情。在這樣的時刻,李峯霖對“國家”的概念認識更深,也“真正意識到自己與祖國的聯系”。

那年除夕夜,輪到李峯霖站崗執勤。大年三十晚上,舉家出行的游客越來越多。看著長安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李峯霖忍不住猜想,車裡有多少人正在為夢想而來。

在李峯霖看來,實現價值的方式有很多,為祖國站崗只是其中一種。“雖然每天執勤看起來有點單調枯燥,可總歸需要有人去做”。

旭日中,國旗在旗杆頂端隨風飄揚。國旗護衛隊穿過天安門城樓,隊員們又唱起了那首《祖國不會忘記》。那是一種強勁的律動,好像祖國熱烈跳動的脈搏。

歌聲和著長安街上越來越多的車流聲、歡笑聲飄進李峯霖的耳朵裡。他也在心中唱了起來:“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