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使命,讓青春綻放榮光

 
2019年09月04日10:07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使命,讓青春綻放榮光

  暮色四合,又是萬家燈火的溫馨時刻。單位營區外就是流光溢彩的繁華市區,營門口執勤的戰士正手握鋼槍,在哨位上站得筆直。目光所及,是霓虹燈下的“華燈映水”“畫舫凌波”,而在他身后的營區裡,官兵們正在火熱地進行著夜間課目訓練。執勤戰士下哨后,我問他:“羨慕外面的生活嗎?”他毫不遲疑地對我說:“軍人就該舍棄繁華來守衛和平,為國家和軍隊站好崗,我覺得自己很光榮。”這名戰士的回答讓我感到,正是因為有大批胸懷報國之志的年輕人參軍入伍,才讓保家衛國、守護人民幸福安寧的使命得以在一代代革命軍人間傳承。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大學生士兵在基層部隊中所佔比例逐年升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后選擇投身軍營建功立業,其中不乏一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他們並非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隻因堅信把個人理想融入軍旅中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自人民軍隊從南昌城頭的硝煙中誕生的那一刻起,“來自人民、服務人民”的基因就深植於人民子弟兵的血脈之中。我黨我軍的宗旨引領著無數革命軍人用青春熱血踐行保家衛國的忠誠使命。“父送子,妻送郎,父子一同上戰場”,這樣的動人場景當年在贛南蘇區隨處可見,無數年輕人為了心中那光明的未來背井離鄉去參軍,為了革命事業不惜獻出年輕的生命。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82名官兵為掩護群眾轉移,在劉老庄阻擊千余日軍,在打退日軍5次沖鋒、彈藥耗盡后,他們高喊著“保衛根據地,保衛人民!”的口號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最后全部壯烈犧牲,用熱血鑄就英雄的青春群像。

  “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在民族危難時刻,為了國家和人民甘洒熱血、獻出生命。如今,軍裝雖換了幾代,但我們軍帽上的八一軍徽鮮紅依舊,奮進在新時代的強軍路上,作為共和國的年輕軍人,“身后是和平,面前是戰爭”,依然忠實地履行著使命。前不久,某部坦克車長劉姝杉因為一句“現在我覺得我什麼時候最美?就是我站在坦克上,開得很快,讓風吹在我臉上,沙子打在我臉上,那個時候,我才最美”引發關注,被網友稱贊為“當代花木蘭”。而今,越來越多“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兵走上了軍營各個戰位。筆者曾經在單位採訪過進行戰車駕駛訓練的女兵,在她們英姿颯爽的外表下,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付出,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她們都要扎扎實實訓練。其實,離開訓練場,脫下滿是油污的訓練服,她們還是二十歲出頭的女孩子,也會因為訓練的艱苦而偷偷流眼淚,但沒有一個人因為體重增加、皮膚變得粗糙而后悔。在她們心中,馳騁在演訓場上的身姿,就是她們奮斗的青春該有的樣子。

  人民軍隊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証明,家國情懷從來不是空洞的概念,它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深情大愛,是將青春融入使命的熱忱。軍人是特殊的職業,肩負著神聖的使命,“舍小家為大家”從來都是軍人無悔的選擇。軍人這個職業之所以越來越受到尊崇,是因為“關鍵時候有人民子弟兵”。無論是海外撤僑,還是搶險救災,軍人都用一次次勇敢的“逆行”,堅定地沖在最前面,奔向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家國情懷,一代軍人踐行著一代軍人的職責使命。國無防不立,民無軍不安。為了祖國和人民,軍人往往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一位從達爾富爾維和歸國的軍官曾對我說,維和時營區附近幾乎每天都充斥著交火聲和炸彈爆炸聲,因為當地部落間戰亂頻發,沒有武裝力量維護治安,當地居民的生活連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沒有。每次帶隊巡邏時看到當地居民眼神裡的無助和恐慌,他就能深切體會到軍人之於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感慨地說:“想到自己能夠保護祖國和人民免遭戰火,巡邏路上的危險就不算什麼了,我為自己能成為一名共和國軍人而自豪。”

  “以戰止戰,雖戰可也﹔邦疆雖安,忘戰必危”。新時代肩負新使命的革命軍人,血管裡流淌著忠於使命的血液,當時刻心懷家國天下,從根本上牢記“為誰扛槍,為誰打仗”,傳承好老一輩革命軍人謀打仗、敢亮劍的光榮傳統,在腦中烙下“戰爭隨時爆發”的危機意識,在內心深處立起“首戰用我”的責任擔當,在訓練時展現出“戰爭等不起”的厲兵秣馬狀態,讓忠於使命的價值追求融入血脈、體現於備戰行動中。

  (作者單位:66058部隊)

(責編:黃子娟、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