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別了,“質子”號運載火箭

2019年10月08日09:38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了,“質子”號運載火箭

近日,俄羅斯赫魯尼切夫機器制造公司宣布,該公司將制造最后11枚“質子”號運載火箭,完成這批生產后,俄羅斯將開始使用新型“安加拉”運載火箭,為蘇聯和俄羅斯航天立下汗馬功勞的“質子”號運載火箭將退出歷史舞台。

美蘇登月競爭“產物”

上世紀60年代初,美蘇在航天領域展開激烈競爭。當時,蘇聯急需一款大運載力火箭,能夠將更重的載荷送入空間軌道,同時,軍方也需要一種新型彈道導彈,以發射大當量核彈頭。於是,蘇聯多個火箭設計局紛紛展開研制。最初的“質子”號運載火箭是由弗拉基米爾·切洛緬領導的設計局設計的。該設計局提出的方案是由4款不同運載能力的火箭組成,其中,UR-100和UR-200火箭作為彈道導彈,UR-500火箭用於發射大型航天器,UR-700火箭用於實施登月任務。

不過,由謝爾蓋·科羅廖夫設計局提出的方案當時被選中。該方案以R-9火箭作為彈道導彈,將N-1火箭作為月球運載工具,方案很快投入實施。遺憾的是,直到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去世,N-1火箭也沒有起飛,4次發射試驗均以失敗告終。就在N-1火箭研發失敗之際,美國率先實現登月。蘇聯對登月失去興趣,N-1火箭項目被迫下馬。此后,由弗拉基米爾·切洛緬主持設計的方案投入研制。

1964年,蘇聯開始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建設地面發射場。1965年,UR-500火箭的研發工作結束,同年7月16日進行首飛。由於第一次發射攜帶的航天器為“質子1號”科學衛星,該運載火箭被命名為“質子”號運載火箭。此后,這款重型火箭一直是蘇聯和俄羅斯發射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

國際空間站“建設者”

“質子”號系列運載火箭分為二級型、三級型和四級型3種型號。后來,又推出改進版的新型“質子-K”號運載火箭,成為蘇聯時期發射地球同步衛星和幾乎所有航天器的主要運載工具。在這一火箭的幫助下,蘇聯將探測車送上月球,並開始實施探索火星和金星計劃,它還將“禮炮”系列第一批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1986年,“質子”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建設“和平”號空間站的模塊,1998年至2000年,它將“曙光”國際空間站模塊送上太空。可以說,沒有“質子”號運載火箭,就不會有國際空間站。借助“質子”號火箭,俄羅斯還組建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在2000年前,俄羅斯主要的太空探索任務均由“質子”號運載火箭完成。

不僅如此,“質子”號火箭還以低廉的發射價格和較高的可靠性,幾乎佔領世界通信衛星發射市場。自1996年4月將歐洲“阿斯特拉-1F”衛星發射入軌,完成第一次商業發射以來,到2007年為止,“質子”號運載火箭共執行40多次商業發射任務,在國際上罕有競爭者。

安全性和環保性促“下馬”

既然如此,為何要用“安加拉”運載火箭代替它?俄羅斯專家指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保障俄羅斯航天的安全性和這一運載火箭較低的環保性。“質子”號運載火箭使用的是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液體燃料,一旦發生事故,這種劇毒燃料會對發射場周邊地區造成嚴重污染。每當“質子”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哈薩克斯坦就會禁止俄羅斯在拜科努爾發射這款火箭,直到問題解決為止,這讓俄羅斯處境非常被動。為此,俄羅斯決心採用更加環保的“安加拉”號運載火箭,后者使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燃料。

另外,2010年至2015年間,“質子”號運載火箭的事故率不斷上升,嚴重動搖俄羅斯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的地位。即便后來俄羅斯推出升級版“質子-M”運載火箭,但也於事無補,“質子”號失去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盡管如此,“質子”號運載火箭90%以上的發射是成功的。俄羅斯媒體認為,就其技術參數而言,“質子”號運載火箭目前仍然比“安加拉”號更方便和高效。未來,在“安加拉”號運載火箭無法按時交付的情況下,“質子”號運載火箭的生產可能會繼續。不過,要保持兩款平行生產的運載火箭,對俄羅斯來說成本過於昂貴,因此,“質子”號仍然會逐步退出歷史舞台。但無論如何,在世界航天史上,“質子”號仍然是最成功的重型火箭之一,它總計進行過400多次發射,對蘇聯和俄羅斯以及世界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責編:陳羽、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