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亞丁灣——海軍第35批護航編隊官兵的成長故事

海軍第35批護航編隊奔赴亞丁灣。
亞丁灣,連接歐亞的“黃金水道”。這是一片繁忙的海,卻因海盜活動猖獗,危機四伏。
當地時間5月19日,海軍第35批護航編隊如期抵達亞丁灣、索馬裡海域,與第34批護航編隊會合並進行任務交接。隨后,兩支護航編隊共同為2艘商船實施伴隨護航。
“三級反海盜部署!”太原艦艦長石磊一聲令下,值更官迅速進行了全艦部署。
沒有初來乍到的緊張與不安,官兵們的表情顯得淡定與從容。石磊從駕駛室來到艦橋上,他眺望著前方這片海,深深呼吸了一口氣,作出陶醉般的模樣。
海軍太原艦艦長石磊在駕駛室值更。
“還是那景色,那味道。”這片海域,石磊太熟悉了——他曾參加第三批、第四批、第八批護航任務,這是他第四次奔赴這裡。不同的是,以前他是作訓參謀、副艦長,如今是中國海軍新型戰艦的一艦之長。
雖然熟悉,石磊卻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說:“航行在這片海域,要始終保持一定的戰斗部署等級,時刻做好處置突發情況的准備。”
“我堅信,敢於有夢,就有夢想成真的一天。”此情此景,石磊感慨良多。出生在海軍軍人家庭的他,耳濡目染,從小就有一個“上大艦、闖大洋”的夢想。
於是,從軍校學員到艦艇部門長,從作訓參謀再到副長艦長,期間還參加西太海軍論壇、隨艦艇長代表團訪美國,隨艦參加中外聯演聯訓、遠洋護航訪問,他忠誠使命,以世界一流的標准對表,一步一個腳印,隻爭朝夕,不負韶華。
“‘忠誠、善戰、血性、擔當’是太原艦的艦訓,也是我的使命與夢想。”作為太原艦首任艦長,石磊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著這艘戰艦。
太原艦傳動兵徐曉東在檢查設備運轉情況。
傳動兵徐曉東也愛著這艘戰艦。雖然他的戰位在艦艇的最底層工作艙——推柴艙,這裡溫度高達40度。
“中國海軍護航亞丁灣、也門撤僑的英雄故事,讓我追隨英雄的航跡來到海軍。”徐曉東是河北滄州籍大學生士兵,曾就讀河北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專業,參加過CUBA籃球聯賽。他2016年本科畢業,當年參軍加入了海軍,經過新兵入伍訓練和專業培訓,2017年6月以優異成績分配到太原艦。
“這是一艘新戰艦,我真的太幸運了。從上艦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自己的崗位成為全艦最放心的戰位!”徐曉東說,雖然機艙溫度很高,機器轟鳴聲很大,但崗位重要,職掌的傳動裝置一旦出現故障,艦就跑不動了。“每天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8個小時,邊檢查、邊記錄、邊對比三四十組數據,確保機器正常運轉。”
“勇於追夢,就要練就過硬的本領。”或許由於學習體育的緣故,徐曉東更看重“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他鉚在崗位,勤學苦練,不到三年時間,迅速成長為艦上的專業骨干。
“如今,追夢遠航到這裡,守衛這片海的安寧,也了了我多年的心願。”護航編隊到達亞丁灣后,徐曉東與未婚妻通了一個電話,聊起了當年報名參軍的夢想。
“你放飛夢想,我為你守候。”徐曉東未婚妻深情地說,“等你凱旋,來娶我!”
亞丁灣,對於普通船員而言,或許讓人提心吊膽。但這裡的風口浪尖,卻成了護航官兵成長與蛻變的練兵場和大舞台。
太原艦政治教導員王竹(左二)與官兵交流讀書心得。
王竹與徐曉東一樣,曾經是大學生士兵。在第四批護航任務中,王竹光榮入黨﹔第八批護航任務結束后,他從一名戰士提干成為一名軍官﹔如今,他已成長為新型戰艦的政治教導員。
“廣袤的亞丁灣,不僅是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天然考場,也是護航官兵歷練才干的助跑器。”王竹深有體會,“勤於圓夢,永遠是進步的敲磚石﹔建功海洋,人生煥發著迷人的精彩。”
荊州艦艙段區隊長葉多樂在記錄設備運轉數據。
縱橫萬裡海疆,勇闖遠海大洋。“能再一次去遠方呵護和平,報效國家,這是何等的榮耀啊!”荊州艦艙段區隊長葉多樂第三次護航,他感慨地說:“生於斯時多幸運,願得此生長報國。”(攝影報道:江山 姜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