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高寒練兵,如何科學預防訓練傷

2021年02月21日09:3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寒練兵,科學預防訓練傷

  掌握訓練傷發生的特點和規律、科學制訂防控策略,能有效預防和減少訓練傷。本期健康沙龍邀請全軍訓練傷防治專家組成員、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劉玉杰、李春寶兩位專家,請他們結合近年參加全軍軍事訓練傷巡講、巡診、巡調“三巡”任務的實踐,同大家談談官兵在高寒條件下練兵,如何做好訓練傷防治工作。

  記者:請談談寒冷環境容易導致哪些訓練傷?

  劉玉杰:根據2017-2019年度全軍新兵軍事訓練傷防治“三巡”工作中收集到的全軍流行病學調研數據,我們發現環境溫度對訓練傷影響較大,訓練傷發生率隨氣溫降低呈增加趨勢。特別是在高寒條件下,天冷路滑,若再加上鞋不合適、機體過度疲勞等因素,官兵進行3000米跑、400米障礙、往返跑等訓練時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器械訓練時,手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局部體溫下降,會出現僵、痛、麻木等感覺,易導致跌落傷﹔進行手榴彈投擲時,由於天氣寒冷、著裝較厚,肩關節的靈活性較差,有的戰友揮臂時動作變形、用力過猛,就可能造成上肢關節扭傷、韌帶撕裂、肩肘關節脫位或肱骨骨折﹔力量訓練時,若穿衣較多,動作不靈活,易導致腰、背扭傷。此外,官兵進行野外拉練時,還可能因積雪較厚、場地不平等因素滑倒,造成軟組織損傷。

  記者:為有效預防寒冷環境下可能出現的訓練損傷,官兵在訓練時需注意哪些方面?

  李春寶:首先要注重訓練前的熱身和訓練后的放鬆。寒冷環境下,人體熱量易散失,導致血液循環減慢。如果官兵不在訓練前充分熱身,增加關節活動度,提高肌肉、肌腱和韌帶的適應能力,容易發生關節損傷,肌肉、肌腱拉傷和韌帶損傷,還可能影響平衡性,導致摔傷。如果訓練后沒有進行有效放鬆,會造成肌肉酸痛、身體過度疲勞,影響后續訓練。訓練前的熱身包括體內束腰、屈伸運動、前弓步、后弓步等﹔訓練后的放鬆包括屈曲伸展、頸后拉伸等。熱身時要感覺身體發熱、輕微出汗、呼吸加快﹔放鬆時要達到呼吸平穩、肌肉放鬆、關節舒展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用慢跑代替訓練前的熱身動作、用慢走代替訓練后的拉伸放鬆動作是不可取的。

  其次是進行冷習服訓練。寒區冬季氣溫低、寒期長、寒潮多、降雪期長、積雪較厚。部分來自亞熱帶或溫帶地區的新兵,進入寒區后不能盡快適應寒冷環境,再加上冬季身體關節靈活性差、平衡性差,更易發生訓練傷。冷習服訓練有助於身體逐漸適應寒冷環境。新兵進入寒區后,在採取合理保暖措施的前提下,可多進行室外活動,並逐漸增加室外活動的時間。還可嘗試用冷水洗手、洗臉的方法進行耐寒鍛煉,提高身體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寒冷的耐受力。官兵在戶外訓練時要做好保暖措施,適當增加御寒衣物,戴絨手套、棉帽,穿棉鞋襪。手足多汗者要保持衣襪干燥,晚上睡覺前可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在戶外時還要避免長時間站立在寒冷環境中不動,訓練后不要解開衣扣、摘帽、迎風站立,應盡量選擇向陽、背風的場地休息,防止凍傷。

  記者:做好訓練傷防治工作,組訓者需關注哪些問題?

  劉玉杰:首先要科學組訓。科學組訓是預防軍事訓練傷的關鍵,能有效提升官兵的訓練成績,降低訓練傷的發生率。組訓者應根據氣候情況和受訓人員的身體狀況,制訂詳細的訓練計劃。組織訓練時可按照循環訓練法安排訓練課目,避免長時間訓練某一種課目,造成局部肌肉過度疲勞,影響訓練效果﹔訓練內容應堅持由簡至繁、由易到難的原則,使參訓人員的身體機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組訓者訓練前要組織官兵進行熱身活動﹔訓練中做好防傷示范動作,講清每個課目的動作要領及防傷事項,循序漸進,切忌急於求成﹔訓練后組織官兵進行放鬆整理,緩解疲勞。

  其次加強醫療保障。訓練前,軍醫或衛生員應結合訓練課目為官兵講解預防訓練傷的知識,消除參訓人員的恐懼心理,並隨參訓官兵進入訓練場地,進行監督指導,及時消除訓練過程中的風險因素。

  最后做好安全防護。重視訓練器材、場地的管理和維護。定期檢查訓練器材,並指定專人負責﹔官兵進行危險性較高的訓練時,要指定專人保護,避免因場地和器材原因造成意外傷害。

  記者:除了上述內容,官兵還需注意哪些事項?

  李春寶:高寒練兵,官兵體能消耗較大,相對容易疲勞。合理飲食,保証營養攝取平衡,提升睡眠質量,也是預防訓練傷、提高訓練效益的重要環節。(孫興維)

(責編:李依環、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