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灣畔的惠兵實踐
——青島西海岸新區營造崇軍愛軍氛圍助力強軍紀實

黃海之濱,靈山之畔,一條平整的道路宛若絲帶向海港延伸。佇立在新整修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團結路一端,駐青島某部軍官馮靖凱眺望遠方。
“原來的路年久失修,官兵出行很不方便。”而今道路經過整修,煥然一新,馮靖凱對此感慨不已,“部隊有需求,地方有行動。交通條件的改善,不僅保障了部隊戰備訓練任務的完成,也激發了大家的訓練熱情。”
在西海岸新區,有一首民謠:“最佳海灣筑軍港,最美地塊建營房,最優兒女穿軍裝,最好保障獻國防。”這是地方聚力支持部隊備戰打仗,傾力解決官兵“后路、后院、后代”問題,全力維護優撫對象合法權益的生動寫照。
“您好,這裡是西海岸新區退役軍人24小時服務熱線,請問有什麼能幫您?”
無形的電波,串起了對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尊崇與關愛。
前不久,西海岸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行2021年度第二期退役軍人創業培訓班開班儀式,並發放首筆退役軍人創業貸款貼息資金。接過8萬余元貼息資金,退役軍人付秀雷不禁紅了眼眶。
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付秀雷經營的公司遇到了困難。一籌莫展的付秀雷撥通了退役軍人服務熱線。
“西海岸新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的同志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協商解決方案,僅用5個工作日就協調銀行開通綠色通道,發放退役軍人創業貼息貸款,幫我們企業解了燃眉之急。”付秀雷說。
這條熱線,也是服務退役軍人工作的“晴雨表”。
“西海岸新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是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范單位,為滿足退役軍人的多元需求,熱線的受理服務范圍不斷拓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潤濤介紹,從最初單一集中接聽登記、辦理安置咨詢業務,到現在聚合新區各部門、群團組織、志願團體等力量,中心逐漸形成了一線聯合接辦的服務新格局。
春風化雨潤心田,一枝一葉總關情。
“招聘會為我們提供了就業平台,讓我們收獲了歸屬感和榮譽感!”手裡的一張國家二級建造師証書,滋潤著青島籍退役軍人劉玉青的心田。
去年7月,在西海岸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地方企業舉辦的“直通車”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上,他順利通過面試,應聘到心儀的崗位。
“從一個沒有經驗的創業‘小白’,到現在成立科技公司,要感謝青島市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提供的平台。”在啟迪集群創新大廈,退役軍人朱國輝欣喜地告訴記者,入駐孵化基地以來,他的公司不但享受了稅收減免優惠,退役軍人事務局還組建導師團隊,定期開展形勢分析和創業輔導,指導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尊崇軍人無小事。“提升退役軍人的幸福感,增強軍人職業的尊崇感,不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要成為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事業。”黃島區人武部政委閆明智說,“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正在以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舉措落地落細。
時代常新,尊崇常在。軍娃健康成長,是解決好官兵“后路、后院、后代”問題的重要一環。
在青島古鎮口海軍中學,記者遇到了軍嫂姜琦。“接受義務教育的駐地官兵子女佔在校生總人數的20%。孩子們告訴我,在這裡不僅學會了疊‘豆腐塊’,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也更有勇氣面對。”姜琦現在是學校的一名老師,她深有感觸地說,“我和在這裡工作的軍屬們一樣,為自己是軍嫂而感到驕傲。”
“尊崇軍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抓緊抓實雙擁工作,就是在為部隊戰斗力建設添磚加瓦。”這幾年,崇軍愛軍的每一步,西海岸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王立軍都銘記在心。
——依托軍事人才培養中心,整合軍地校企研資源,為部隊官兵提供軍地通用技術培訓和學歷培訓,古鎮口核心區累計培訓官兵200多期、1萬多人次,為1000余人頒發軍地互認的技術資格証書。
——傾力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助力隨軍家屬就業工程”,每年在區屬國有企業招工、政府購買服務崗位時,拿出不低於5%的崗位定向招聘官兵家屬。
——採取“政策+協調”的保障措施,優先安排軍人子女就近入學,確保軍人子女享受優質教育。2020年以來,協調解決軍人子女入學入托近200名。
……
讓現役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感到溫暖的,遠不止這些。進入2021年,西海岸新區按下社會化擁軍“快進鍵”。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刷免費的“榮軍卡”,進店消費享受“榮軍聯盟”專屬優惠,舉行“榮軍崗”退役軍人招聘會,開展“榮軍送”關愛優撫對象活動……“榮軍”元素深深融入靈山灣畔這方熱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以這樣的決心與擔當,西海岸新區正不斷推動擁軍優屬工作邁上新台階。(本報記者 張天南 通訊員 姜吉春 王連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