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海軍“分布式作戰”動作頻頻

2021年09月10日09:34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美F-19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從航母上空掠過

美海軍2014年首次在兵棋推演中提出“分布式作戰”概念,近年來持續推進實踐運用,並強調“將作戰力量分散部署於廣闊空間范圍、多個作戰領域和各類搭載平台,以獲取和維持海洋控制必需的作戰能力”。近日,美國海軍學會發布題為《共同適應:“分布式作戰”的統一視圖》研究報告,對該作戰概念的核心內容進行深入分析。

推進理論探索

報告認為,“分布式作戰”提出的“聯合”概念與其他軍種乃至盟軍的作戰要求和經費投入相脫節,導致在實踐運用中出現3個方面問題。

能力冗余。因缺乏軍種間有效協調,特定軍種在其主導領域執行“分布式作戰”概念,當某個計劃被拒止時都會出現問題,極易導致能力冗余。

協同困難。建立伙伴關系時,爭取盟友建立前沿基地是“分布式作戰”的主要方法。由於合適的地點有限,在建立基地的優先次序上可能出現分歧。

標准不一。在指揮控制方面,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已明確復合作戰指揮控制架構,但其他軍種並未納入甚至未能了解該系統。

關於概念的調整優化,報告建議重點做好兩點。一是加快作戰驗証。以綜合演習為抓手,通過演習驗証部隊能力。特別是與盟國伙伴的演習,既建立可信的威懾能力,又向盟友展示決心,加強對共同威脅的威懾。二是加強工作統籌。美國國防部需要倡導制定統一的“分布式作戰”聯合願景,利用新的聯合作戰理論確立相關概念,加強綜合演習以完善概念,促使各軍種融入聯合作戰規劃當中。

加快實踐運用

通過觀察美海軍近期動態不難發現,除理論探索外,美海軍在“分布式作戰”概念實踐運用上也動作頻頻。

一方面,依托聯合演訓驗証核心能力。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稱,“卡爾·文森”號航母搭載的戰機8月26日與美海軍陸戰隊和英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聯合操練。在美英航母聯合互操作性飛行期間,戰機執行驗証聯合集成技術、戰術和程序的任務(包括空中加油等)。這是“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和英皇家海軍航母打擊群的首次聯合作戰。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指揮官西蒙·多蘭表示:“英皇家海軍和美海軍陸戰隊的F-35B戰斗機與美海軍F-35C戰斗機一起飛行,進一步加強F-35戰斗機的戰術靈活性和互操作性。”該任務展示美英兩軍協同遂行“分布式作戰”的能力,其包括信息化作戰能力、單元作戰能力和體系作戰能力等。

另一方面,加快裝備研發推進體系建設。美國雷神公司副總裁恩內澤近日透露,為強化“分布式作戰”能力,美海軍正推進相關武器裝備建設,如研發AN/SPY-6型雷達、協同交戰能力傳感器網絡和改進型“戰斧”導彈等。

其中,AN/SPY-6型雷達與傳統雷達相比,具有探測范圍廣、靈敏度高、識別清晰等優勢。值得關注的是,協同交戰能力傳感器網絡可生成實時復合航跡圖像,美海軍正在美軍及盟軍中推廣應用。改進型“戰斧”導彈可打擊海上移動目標和多樣化陸地目標。

影響值得關注

未來,“分布式作戰”概念或將進一步提升美軍作戰能力,同時也給地區安全局勢帶來不容低估的負面影響。

首先,戰力提升或將進入“快車道”。美海軍高層普遍認為,“分布式作戰”概念能在“不對技術做過多改進,不大幅增加預算投入和軍艦數量”的情況下,提升美海軍水面部隊的作戰能力。同時,“分布式作戰”概念正改變美海軍水面部隊的作戰文化。即水面部隊軍官通過訓練掌握“分布式作戰”概念的戰術、技術和程序,打造水面部隊“進攻型”作戰思維和文化。

其次,戰備建設或將面臨“攔路虎”。“分布式作戰”設想為美國海軍所有水面艦艇裝備進攻型武器,而為航母護航等防御任務勢必受影響。“分布式作戰”設想各水面部隊艦艇在海面上分散部署,將加大后勤補給難度。美軍要在作戰海域建設眾多分散式補給基地,必然增加預算開銷。此外,“分布式作戰”設想在應對對手特種部隊“登島”等情況時,美海軍水面艦艇將實施“快速打擊”,彈藥補給也將成為新問題。

再次,軍力競賽或將引發“多米諾效應”。“分布式作戰”試圖針對潛在對手構建進攻火力體系。此舉雖增加美軍在作戰中的勝算,卻很難管控軍事沖突的強度和進程。實際上,早在“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提出時,美軍內部就有人批評稱,該概念可能將小規模、低烈度的軍事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甚至核戰爭。相關動向值得持續關注。(楊淳)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