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江西省興國縣修復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群

守護紅土地“人民軍工搖籃”

2021年12月06日09:48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今年是官田中央紅軍兵工廠創建90周年,歡迎大家走進兵工廠舊址,了解兵工歷史。”11月18日,在講解員帶領下,江西省興國縣第七中學316名師生正在開展紅色研學。記者了解到,隨著官田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群的修復升級,這裡已成為當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國防教育的“熱門打卡地”。

“這裡是當年兵工廠的會議中心,這組雕像再現了領導班子開會的情景。”講解員謝蕾向大家介紹,中央紅軍兵工廠舊址群由總部、彈藥科、槍炮科、利鐵科舊址以及工人俱樂部組成,共有兩個大祠堂和100多間民房。

1931年10月,為了滿足中央紅軍武器彈藥需求,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建立中央紅軍兵工廠。“選址在官田村是因為這裡地形隱蔽,處於根據地腹地,又是紅三軍團修械所駐地,有兵工基礎。”兵工廠舊址群負責人劉宗華告訴記者,當時兵工廠為紅軍配制彈藥,修理槍炮,有力地支援了反“圍剿”斗爭。這是我黨我軍最早獨立創建的第一座大型綜合性兵工廠,也是蘇區時期設備最齊全、生產規模最大的兵工廠,被譽為“人民軍工的搖籃”。

創立初期,兵工廠設備比較落后,隻有銼刀、老虎鉗、打鐵爐等,大多數工人甚至沒摸過槍,缺乏技術知識。“當時大家憑著一股鑽研勁,請來鐵匠師傅,從制作鐵器開始一點一點學。”謝蕾告訴記者,有一次,工人們得知從國民黨兵工廠俘虜了一批老師傅,他們將這批老師傅奉為座上賓,以真心換真心。后來,這批老師傅毫無保留地將技術傳授給工人。

工人們的干勁有多足呢?第一任廠長吳漢杰在回憶錄中寫道:“常常飯菜端上來好久,仍不見工人們來吃,我便跑到工作室,一看,大家都在叮叮當當地修理退回來的槍支哩!他們說:‘廠長,不把壞槍修好吃飯都不香!’”工人們在“多生產一顆子彈,就等於多消滅一個敵人”的口號鼓勵下,加班加點,生產大量的子彈和炸彈。

“校槍英雄馬木鬆就犧牲在這裡。”在槍炮科舊址門口,謝蕾向大家講述英雄的故事。校槍工人馬木鬆在試槍時,槍支零件被震得掉入水塘裡,他二話不說跳進水塘將零件全部找到。時值寒冬臘月,槍支修好了,馬木鬆卻患上重感冒,因高燒不退不幸去世。

除了廠長吳漢杰、政委張健、職工委員會委員長馬文、校槍英雄馬木鬆,兵工廠大多數人都沒有留下名字。這些無名英雄創造了歷史,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把一切獻給黨”的誓言。

“他們的故事不能被遺忘。為了守護兵工歷史,講好兵工故事,近年來,興國縣對兵工廠舊址群進行了一系列修繕和保護工作,並在官田村規劃建設集傳承、展示、體驗於一體的兵工特色小鎮。”劉宗華介紹,他們修繕了原有的陳列設施,拓寬了道路,搭建了軍民橋,一頭連著河對岸的村民,一頭連著槍彈科舊址。今年年底官田兵器博物館建成后,將成為展示蘇區時期兵工文化的一扇窗口。這個博物館也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項目新建的博物館之一。

在興國縣,守護兵工歷史的還有民間力量。很多當地村民自發守護當年的廠房,73歲的陳冠名老人就是其中一位。“當年為了照顧好兵工廠工人,官田村自發組成了洗衣隊,我的養母鄭翠華就是其中一員。”陳冠名告訴記者,他們對兵工廠有著特殊的感情。

中央紅軍撤離蘇區后,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兵工廠也遭到破壞。“這些老房子、老祠堂不僅是陳家人的祠堂,更是兵工人的根。”養母去世后,為了更好地守護兵工廠,陳冠名搬到舊址居住,每天堅持給廠房打掃衛生,開門通風,直到2010年,興國革命紀念館接手管理,“接力棒”交到新一代守護人手中。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