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馳援湯加:中國海軍的和平答卷

2022年03月29日09:4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海上運輸編隊。范鵬羽攝

編隊官兵為湯加人民送祝福。殷征攝

官兵開展卸裝作業。鄧家金攝

“中國救援來了!”

湯加,南太平洋西部一個美麗的島國。

如果不是因為一場災難,多數中國人對湯加的印象,還停留在奧運會開幕式上,湯加旗手腰纏傳統草裙步入體育場的畫面。

天有不測風雲。1月15日,湯加海底火山島“洪阿哈阿帕伊”大規模噴發,遮天蔽日的火山灰裹挾著大量有毒物質,砸向座座海島。震天動地的能量沖擊,掀起巨大海嘯,湯加全境電力、通信、航路陷入癱瘓……

正當全世界為此揪心時,一條新聞從人們的手機屏幕上彈出:中國政府通過駐湯加使館緊急籌措了一批應急物資,於19日捐贈湯加政府。

沒有人想到,災害發生后,湯加政府收到的首批應急救援物資,來自遙遠的中國。聞訊后,當地民眾紛紛前往中國大使館致謝:“你們是湯加真正的朋友。”

此刻,萬裡之外的中國廣東,一座座應急物資儲備庫被打開,南部戰區海軍兩艘“巨無霸”軍艦少有地“同框”了——一艘是兩棲船塢登陸艦五指山艦,排水量20000多噸﹔另一艘是綜合補給艦查干湖艦,排水量40000多噸。

海內存兄弟,天涯若比鄰。這一次,他們的任務很特殊:穿過大洋,萬裡馳援,將第二批援助物資送到湯加。

受領任務后,官兵們聞令而動,快速反應,定人員、劃路線、做方案,全面展開准備工作。兩艘軍艦的“肚子”裡,陸續裝滿了移動板房、拖拉機、發電機、淨水器及應急食品、醫療防疫器材等物資。

1月31日,中國農歷除夕。萬家團圓之時,兩艘軍艦組成的海上運輸編隊在廣州鳴笛啟航,搭載1400余噸救災物資趕赴湯加。

“中國救援來了!”這不是中國海軍首次赴湯加執行人道主義救援行動。近年來,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曾兩次奔赴湯加,開展友好訪問和人道主義醫療服務。每一次,都留下了一段播撒和平與友誼的美好故事。

此次任務與以往不同。這次航行途中,火山噴發帶來的氣候、環境變化成為官兵面對的“最大變量”。火山浮石、火山灰影響如何避免?碼頭設施簡單如何卸載?防疫安全如何確保……通往和平友誼之路,考驗重重。

大風浪、火山灰、極端天氣……中國海軍編隊連續航行5200多海裡,克服種種困難挑戰,終於抵達湯加首都努庫阿洛法。碼頭上,湯加首相索瓦萊尼動情地說:“湯加非常感謝來自中國的支持,解了燃眉之急,也助力了災后重建。”

從中國廣州到湯加努庫阿洛法,除夕啟航,元宵節到達。兩個特殊的時間節點,賦予了這段旅程不同尋常的意義。官兵們說:出發和抵達的日子與中國傳統節日疊合,恰好承載著中國人民對湯加人民戰勝災難、重建家園的美好祝願。

湯加的正月十五,沒有節日味道。官兵們按既定分工,緊張投入物資卸載准備工作。艙門緩緩打開,陽光照射進來,大大小小的物資包裹上,寫著同一句話——

“四海皆兄弟,萬裡同日升。”

關鍵詞 情懷

最強大的力量,是人們守望相助

東經180°,女舵手趙宏偉駕駛五指山艦跨過赤道,進入南半球。

一周前,趙宏偉還在做休假計劃。她在手機上收藏了10余條旅游攻略,打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此刻,她和戰友們已經隨著戰艦來到太平洋深處。

這名來自內蒙古的姑娘,就像草原漢子般豪爽。聽說要取消休假,執行馳援湯加任務,她當即表示:“保証完成任務!”

一直以來,趙宏偉都有一個英雄夢。小時候,她喜歡讀武俠小說、看英雄電影。上大學時,趙宏偉看到子弟兵救助受災群眾的新聞,感動得熱淚盈眶。后來,她毅然決定參軍。

那天,電視裡播報湯加火山噴發的新聞,官兵們正在艦上餐廳吃飯。畫面中倒塌的房屋、凌亂的街道、漫天的塵土,讓趙宏偉揪著心看出了神。一旁,塢艙兵鄢海康說:“湯加那麼遠,如果要救援,肯定是我們去。”

大家本以為鄢海康說了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回到宿舍,他直接退掉了回家的機票。

然而,幾天過去,想象中的任務通知並沒有到來。眼看春節越來越近,鄢海康重新訂了機票,准備回家過年。

誰也沒想到,離除夕不到一周,單位真的接到任務:馳援湯加。

鄢海康預言成真,艦政委陳亞軍卻有些發愁:他們中許多人已經連續3年在海上過年。此前,艦上一些官兵已買好機票准備休假。要執行這樣一項艱巨的任務,人員必須齊整,可是讓官兵再次失信於家人,他又覺得於心不忍……

陳亞軍思索再三,決定跟官兵們好好聊聊。來到各戰位看望大家時,陳亞軍才發現“自己想多了”——

鄢海康第二次退掉機票,他跟遠在不同城市的父母、親人道了歉,全身心投入任務准備中。

操舵兵何晴接到任務后,專門給她的“拍立得”相機買了一大箱相紙。“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她想把這趟大愛之行完整記錄下來。

帆纜班班長劉兆強不久前剛和愛人領完証,准備春節期間舉辦婚禮。收到任務通知,他把酒店、婚紗都退了,歸隊時給了愛人一個長久的擁抱……

一個個溫暖的故事,讓陳亞軍深受感動。“從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情懷。”他說,那是中國軍人的特有情懷:有國,有家,心懷天下。

告別家人,告別戰友,告別祖國。除夕那天,編隊官兵整裝啟航。

十幾個小時后,虎年如約而至。大家在甲板上整齊列隊,隆重舉行升國旗儀式,表達對祖國的深情祝福、對新春的美好祈願。風浪中,水兵餐廳熱鬧祥和,幾名女兵手疊千紙鶴、自制紅燈籠,心形許願牆上,寫滿了對湯加人民的問候和祝福……

此時,駕駛室裡,趙宏偉把著舵盤,望著大海,駕駛戰艦向南疾馳。

海上烏雲密布,趙宏偉有一種感覺:駕駛這樣一艘萬噸巨艦馳援湯加,就像小時候幻想的那樣,踏著五彩祥雲行俠仗義。而她,就是故事中的“女俠”。

不過,現在趙宏偉已經明白:“最強大的力量,是人們守望相助。”

關鍵詞 擔當

國家一諾千金,使命重若千鈞

這是一個沒有年夜飯的除夕。

當天夜裡,海上風雨交加。巨浪撞擊下,五指山艦上下起伏,發出轟隆巨響。強烈的暈眩感讓官兵們的胃裡翻江倒海,無法進食。

副艦長張明珠在船艙內來回穿梭,額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這一晚,張明珠已經來來回回巡查3次。搖晃的艦體,讓他的頭陣陣發暈。回到住艙已近凌晨1點,他和衣而臥,沉沉睡去。

“嘭!”不知何時,一個巨浪砸來,戰艦劇烈晃動,張明珠猛然驚醒。“可別把物資砸壞了!”他抄起手電,拿上對講機,直奔車輛庫。

從頭開始,一一排查。張明珠發現,原本整齊停放的援湯拖拉機裡,有一台“出列”了。走近一看,他驚出一身冷汗:固定拖拉機的繃帶卡扣竟然崩斷了!

對講機裡,傳來張明珠的命令。加固組官兵迅速披衣跑來,對所有物資再次檢查加固。全部忙完,已是大年初一中午。

看著整齊排列的物資,張明珠擦了擦汗,長舒一口氣。帆纜兵楊濤笑著給他拜年:“副長,虎年大吉!”

張明珠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他笑著跟大家說:“這些‘寶貝’,湯加人民翹首以盼。把它們保護好,就是大吉了!”

從編隊出發開始,這些物資成了張明珠的“心尖尖”。1400余噸、7400余立方米,哪類物資放在哪裡,適合怎樣加固,他心裡門兒清。除了安排人員24小時看護,每晚他都要巡查多次。

與張明珠一樣,查干湖艦艙段班班長唐帆也像個“大管家”。

唐帆負責全艦100多根管道、300多個開關旋鈕和1000多個器件閥門。每天凌晨2點,他按時起床巡艙。悶熱嘈雜的機艙內,唐帆巡完一輪需要近1個小時。

編隊出發之前,唐帆特地查閱資料,琢磨著怎樣應對火山浮石和火山灰對艦艇管路的影響。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又把巡艙檢修的頻率提高了一倍。

一天早晨,起床號響起,唐帆站在班員面前整隊集合,發現大家都面帶微笑。回到班裡一問,唐帆才明白,大家是在笑自己——昨晚巡檢時,一個設備聲音異常,他咬著手電,鑽進管路排查,身上沾滿油污,回來倒頭就睡,竟然沒有發現。隊列前的他,是個“大花臉”。

對著鏡子,唐帆也笑了,這是難得的輕鬆時刻。

持續多天,張明珠的眼睛布滿血絲。官兵們勸他多休息,張明珠連連擺手。一次交班會上,他對官兵們說了這樣一句話:“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國家一諾千金,我們的使命重若千鈞。”

對此,唐帆的理解很簡單:“臟點累點不算啥,大老遠去幫助別人,別半路上自己掉鏈子。”

漫長的航程中,每一個崗位都映射著一份擔當——

電工班班長汪恆星發現儀表不規則跳動,直接把被褥搬進機艙,全程在戰位值班。某隨艦保障分隊一個專用儀器電源設備損壞,急得火燒眉毛,汪恆星聽說后,主動請纓當場解決問題。“我懂的事,就是我分內的事。”他說。

醫療防疫分隊醫生葉季林剛做完手術,得知編隊急需呼吸科專業醫生,他二話不說,帶足口服藥登上戰艦。防疫消殺時,大家心疼他的身體,沒給他排班。他就把自己加上,穿著防護服一次次走上炙熱的甲板。

到達湯加那天,副艦長張明珠沒顧上吃飯,又投入緊張的卸載工作中……

關鍵詞 能力

中國軍人有和平的願景,更有守護和平的能力

2月,南半球正值盛夏。

吊裝現場一片嘈雜。隔著面罩,帆纜班班長劉兆強依然可以清晰聽見自己的呼吸聲與心跳聲——此時,甲板溫度高達55℃,防護服內的劉兆強汗如雨下。

湯加人民在等,必須爭分奪秒。卸裝現場,隻能靠五指山艦唯一一台吊機作業。劉兆強大膽創新,根據現場情況設計了一整套吊裝模式,將卸裝速度翻了一倍。吊機一起一落之間,貨物安全精准送到湯加碼頭的工人手中,這是劉兆強最自豪的瞬間。

吊裝指揮、吊機排故、物資挂接……所有流程,劉兆強全程在位﹔遇到問題,劉兆強現場解決。戰友們和湯加工人連連對他豎起大拇指。

“官兵的整體能力,是我們此行最大的底氣。”編隊指揮員王海江說,此次任務時間緊、挑戰大,官兵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一流的專業素養和良好的作風形象。

運城艦副航海長龔雄心記得,出發前那天上午,他正在值班。電話鈴響,一個通知傳來:中午12點前到五指山艦報到。

雖然行程很趕,但龔雄心沒有感到意外:這幾年,艦艇部隊任務多樣,隨時可能被抽調補位,“說走就走”早已成為常態。

龔雄心登上五指山艦還不到1天,編隊就離開了碼頭。他說,並非每個環節都有詳細方案,遇上具體情況,官兵的思維和判斷就是“方案”。

龔雄心清楚,此行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航程、不是裝卸,而是“未知”——

接到命令時,湯加海底光纜尚未恢復,前方信息不通、情況不明﹔努庫阿洛法港的水文環境、靠泊能力等信息不詳﹔火山噴發對艦艇裝備正常運行造成的影響尚未可知……

誰也不知道,前方會遭遇什麼。但王海江心裡有譜:作為編隊指揮員,他對兩艘艦艇官兵的訓練水平胸有成竹。出發前,他們利用戰區海軍人力資源動態數據庫,抽調了數十名特種叉車手等特殊專業職手隨艦出海。

“急難險重任務,更考驗一支部隊的戰備水平和應變能力。”王海江說,這次萬裡征程,是播撒和平大愛的友誼之路,也是檢驗部隊能力素質的一次大考。

深藍大海,查干湖艦對五指山艦進行全方位伴隨保障。一次,編隊航行補給進行到一半時,陡然進入雨區。

海面水霧籠罩,能見度越來越低。兩艦間隔隻有五六十米,涌浪翻騰,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緊迫局面。

怎麼辦?兩艦指揮員穩慎操縱,官兵們隨機應變、密切協同。蒙蒙雨霧中,兩艘萬噸戰艦肩並肩破浪前行,最終順利完成補給。

這一幕,讓編隊指揮組參謀鄧佳龍感到似曾相識。

近年來,鄧佳龍先后參加了亞丁灣護航、救災演習等多項重大任務,出訪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軍艦跑得多了,鄧佳龍有一個強烈感受:在越來越豐富的海上和平實踐中,面對陌生環境、未知挑戰,官兵們展現出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和從容。

“中國軍人有和平的願景,更有守護和平的能力。”鄧佳龍說,那種自信和從容,來自寬廣的視野、開放的心胸、過硬的素質。

馳援湯加,是中國海軍交出的又一份和平答卷——

經過5200多海裡遠距離運輸,官兵們抵達湯加后又連續奮戰137個小時,比預期時間提前4天完成物資卸載任務,實現了救災物資“零損失”、艦艇裝備“零損壞”、疫情防控“零風險”。

當地時間2月23日,任務圓滿完成,編隊駛離湯加。對講機那頭,一聲聲英文呼謝不斷傳來,鄧佳龍朝著岸邊,敬了一個標准的軍禮——一如此前的很多次一樣。(雷彬、嚴斌、周演成、薛成清)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