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布局亞太挑動對抗
北約是冷戰的產物。冷戰結束后,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走上擴張道路。在美國推動下,北約已進行了5輪東擴。近年來,為實現所謂“全球化”,北約逐步增強在亞太地區的力量投射。其試圖通過渲染安全焦慮,將日本、韓國等亞太國家卷入進來,或給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安全帶來重大風險,值得高度警惕。
在北約2030改革方案中,北約明確了在亞太地區的四大伙伴國,即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新西蘭,提出定期與這些亞太伙伴國會面,討論共同關心的安全話題,將北約影響力從歐洲拓展至亞太地區乃至全球。
近段時間,北約明顯加快“亞太化”進程。4月6日,北約布魯塞爾外長會議,首次邀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4個亞太國家外長參會。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國會聽証會上宣布,日本將出席6月在西班牙召開的北約峰會,現場“見習”西方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將北約與美日同盟自然銜接。4月27日,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發表外交政策演講,宣稱“歐洲-大西洋”“印度-太平洋”兩個區域的安全同等重要,要求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友的合作,採取先發制人舉措,防范“印太地區”可能出現的威脅。
北約將影響力向亞太地區拓展,很大程度上是在配合美國的戰略布局。作為北約的領導者,美國近年來一直在推動北約向世界各地擴張,試圖將其由美國歐洲地緣政治戰略執行者,轉變為美國全球地緣政治戰略執行者。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國打著促進地區合作的旗號,不斷深化“印太戰略”,拉攏地區國家搞集團政治和地緣博弈,在“五眼聯盟”“四邊機制”基礎上,組建“奧庫斯”軍事聯盟,構建“印太版北約”與歐洲版北約相呼應,為未來可能的大國對抗與地緣競爭布局。從本質上說,美國推動北約深化擴張,就是要借助北約既有框架,構筑符合其利益的全球霸權體系。
從未來發展看,北約不顧國際局勢緊張,高調推動“亞太化”,將給亞太地區安全構成極大沖擊。目前,日本、韓國已開始採取迎合態度,不斷深化與北約的防務合作。5月5日,韓國宣布加入北約合作網絡防御卓越中心,成為首個加入該組織的亞洲國家。當天,日本與英國簽署《互惠准入協定》,大大簡化了攜帶武器進入對方國境的流程。5月6日,日本防衛省宣布將首次參加法國在南太平洋地區主辦的多邊演習。此外,日本還積極向“奧庫斯”和“五眼聯盟”靠攏,並計劃於5月下旬參加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領導人峰會。日韓這些刻意向北約靠攏的做法,危險程度不亞於北約在歐洲的東擴舉動,很容易將亞太地區推向碎片化、陣營化的道路,使亞太地區重新面臨陣營對抗風險。
此外,北約加快“亞太化”進程,將給全球安全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實際上,北約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集團,早已染指中亞、中東、非洲、拉美等世界各地區,如果再將觸角延伸到亞太地區,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這個在冷戰時期誕生的軍事集團,仍然秉持冷戰思維,持續渲染威脅甚至不惜挑動“熱戰”,將給世界帶來諸多風險和挑戰,值得高度警惕。(方曉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