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提升整體作戰能力 應對北約安全威脅

俄羅斯提出軍隊改革新計劃

2023年01月12日10:19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不久前,俄羅斯國防部召開年度擴大會議,總結了2022年俄武裝力量的建設成果以及在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的進展。針對俄軍在俄烏沖突中暴露出的建設短板和能力弱項,會議提出下一步軍隊改革調整新計劃,以提升俄軍整體作戰能力,確保完成特別軍事行動目標、有效應對北約安全威脅。

鞏固核力量確保對北約戰略威懾

在常規力量建設相對滯后的情況下,核力量成為俄保持對美、北約戰略均勢的重要砝碼。

2022年,盡管在烏克蘭方向投入大量軍事資源,俄仍保持對“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投入力度,將核武器這一國家安全柱石的現代化率提升至91.3%。這一年,首架圖-160M戰略轟炸機交付空天軍,955A型戰略核潛艇“蘇沃洛夫大元帥”號入列北方艦隊,“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也正式進入戰斗值班序列。此外,俄還豐富拓展以高超聲速武器為代表的非核遏制力量,將其作為核遏制的有效補充手段,以實現“核常並重”的雙重遏制戰略效果。

俄烏沖突期間,面對整個“西方集體”對俄實施的全手段綜合施壓,俄羅斯一方面通過核演習展示核實力、提升核力量戰備等級、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核戰”等方式,高調發出核威懾信號﹔另一方面在實戰中以戰略轟炸機發射巡航導彈、多次使用“匕首”高超聲速導彈等方式顯示決心和實力,懾止北約直接軍事介入沖動。按計劃,俄將繼續保持“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建設力度,將其作為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國際戰略平衡的重要保障,確保對北約進行有效戰略威懾。

重建以陸軍為核心的聯合作戰體制

俄烏沖突讓俄羅斯充分認識到,陸地戰場的勝負仍是左右戰爭結局的關鍵。

沖突伊始,俄軍試圖依靠以營級戰術群為核心的多域聯合作戰行動達成作戰目的,但面對擁有北約作戰保障體系賦能的烏軍,俄軍營級戰術群作戰自持力不強、保障力不足等弱點相繼暴露。此外,俄軍聯合作戰能力有限,在烏東陸戰場,受多重因素影響,俄各軍種、各部隊無法進行高效聯合。

據報道,為理順陸戰場作戰指揮關系,俄軍計劃重建以陸軍為核心的聯合作戰體制,使部隊在戰術戰役層面實現戰場指揮權的高度統一,從而通過發揮俄軍傳統大兵團作戰優勢取得戰場主動權。一是推動旅改師進程。旅機動靈活,但編制員額較小、力量有限,無法有效應對持久高強度消耗戰。俄軍有意恢復師團制,除打算將7個摩步旅擴編為摩步師並新組建3個摩步師外,空降兵也將增加2個空降突擊師編制,同時還計劃在現有海軍陸戰旅基礎上組建5個海軍陸戰師。二是為各集團軍配屬空天軍作戰力量。俄烏沖突中,俄空天軍出動架次過少、精確打擊效果欠佳、與陸軍協同程度有限。為此,俄准備給每個集團軍配屬1個混成航空兵師和1個陸航旅,確保實施空地一體作戰。三是優化西部戰略方向兵力部署。為應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后可能出現的新威脅,俄軍計劃新建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兩個新軍區,西部軍區可能專門應對烏克蘭方向威脅。

轉變思路大幅增加軍隊員額

近年來,俄軍推進的“新面貌”軍事改革,核心是將大戰動員型軍隊轉變為常備機動型軍隊,以精干常備部隊打贏未來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為此,俄通過裁軍將軍隊員額壓減至約100萬。但俄國土面積1700多萬平方千米,橫跨11個時區,百萬常備部隊勉強能夠執行國土機動防御和境外駐軍任務,加之面對北約東擴壓力、高加索地區動蕩、美亞太盟友領土聲索等現實安全威脅,俄軍兵力不足問題不斷凸顯。

在俄烏沖突中,俄軍難以同時在多個方向上完成作戰任務。實踐表明,精干型軍隊難以滿足高強度對抗消耗戰需求,俄軍遂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幅擴充軍隊員額。

一是擴大武裝力量規模。2022年8月,俄總統普京簽署命令,從2023年1月1日起,俄武裝力量員額增加13.7萬,達到115萬。此次俄國防部擴大會議上,俄再次宣布擴軍,計劃將俄軍人數增至150萬。其中,合同兵將增加至69.5萬,與當前數量相比幾乎翻了一番。二是調整征兵政策。公民應征年齡下限從18歲提高到21歲、上限從27歲提高到30歲。公民可根據意願,從入伍第一天起就按照合同制服兵役。三是完善國防動員體系。針對此前局部動員中出現的征召不符合條件人員入伍、裝備物資缺乏等問題,俄計劃通過改進兵役征召體系、完善裝備物資儲備體系等措施,確保征召入伍人員與作戰任務需求相匹配,並盡快形成戰斗力。

加快彌補信息化能力不足等短板

當前,俄軍信息化作戰能力不足,導致在特別軍事行動中仍沿襲機械化戰爭傳統戰法。

對此,俄軍在積極調整戰略戰術、力求步步為營的同時,也在加快彌補自身短板弱項,重點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一是提升指揮和通信系統的信息化水平。拓展指揮自動化系統的覆蓋范圍,優先為營以下作戰分隊配備指揮自動化系統終端和新一代數字電台﹔積極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作戰體系效能。二是提升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主要是將無人機配備到班、排作戰單元,並將之整合於統一的戰場偵察網絡,通過保密信道實時傳送信息,從而大幅度提升“偵察-打擊”回路效能。三是加快發展無人機等智能作戰裝備,重點發展戰略無人機、察打一體無人機和巡飛彈,擴大精確制導彈藥,特別是精確制導炮彈的生產。

此外,針對前期作戰和動員過程中俄軍后裝保障方面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俄強調發揮軍事工業委員會作用,集中力量保障特別軍事行動的物資技術需求。在此基礎上,堅持“戰場無小事”原則,確保為部隊配備先進的醫療包、防彈衣等裝備。同時,進一步優化“外包式”后裝保障結構,提高軍隊自身“伴隨式”裝備維修保障能力,恢復各級部隊的修理分隊編制,確保保障能力適應戰場需要。(代勛勛)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