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級軍士長的“新兵姿態”

2023年02月17日09:5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老兵為啥甘願當“新兵”

第82集團軍某旅勤務保障營修理連修理車間大門一側,被隔出幾個獨立房間。其中一個房間,整齊地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工具和一些零部件。

靠近一側隔牆,放置著兩個外形相同、齊胸高的“鐵家伙”。兩個“鐵家伙”上的粗鏈條,無聲地傳遞著力量。

“這是我們已結題的研發項目——多功能維修工具。”王其金的話語中帶著自豪,“用它拆裝自行火炮的一些粗重部件,好使!”

話雖說得輕鬆,但從項目立項到通過專家評審和結題,作為項目牽頭人的王其金最明白其中的艱辛:“一器多用,安全高效,可手動也可電動,兼顧的東西多了,研發難度就更大了。”

僅申請立項的上報材料,他們就經歷了4次推倒重來。

推倒重來,很像王其金多年來的軍旅生涯寫照。

當年新兵下連,王其金的專業是坦克兵。經過3年摸爬滾打,他逐漸成長為連隊骨干。正准備大展拳腳時,部隊調整改革,他成了一名炮兵。

一切從頭開始。至今,王其金仍記得不眠之夜心中的那種五味雜陳。“把自己倒空,才能成就全新的自己。”一番思索后,王其金決定再當一次“新兵”。很快,他又成了炮兵專業骨干。

王其金當時不會想到,這只是他軍旅生涯一連串從頭再來經歷的開始。時代給他和戰友帶來一波又一波巨大推力。從反坦克炮到自行火炮,從較小口徑、較近射程到更大口徑、更遠射程的裝備……部隊裝備每換代一次,他們的技能就得更新一次。

“每個崗位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是否匹配這個崗位。”不斷換崗換專業,老兵王其金不斷嘗到當“新兵”的甜頭。

從牽引車駕駛員轉崗為車輛修理工時,王其金表現得甚至“比新兵還像新兵”。“論舉手速度,沒有人比王其金快!”這是當時很多教員的印象。每當操作請求被批准時,即使距離不遠,王其金也會像新兵一樣提拳在腰,跑步前往作業區域。

王其金沒覺得這種做法有什麼不妥,他覺得一頭扎進了適合自己的天地。“修理是一項常修常新的活兒。”雖然有老班長說的這句話打底,但王其金還是明顯感到轉型的節奏在加快。

近年來,隨著又一批新裝備列裝,他和戰友又開始面對新一輪挑戰。新裝備集機械、電路、液壓於一體,加入了很多傳感器和控制電路,數字化程度驟增。有時一個插頭,就集成了數十根插針,每根插針都對應著一定功能。

“既然這山必須翻,那就趕快往上攀。”王其金說。

當兵就要時刻想著打仗

在戰友眼裡,王其金很“神”。對不少炮車故障,他經常手到“病”除。

那年冬天特別冷。駐訓部隊的一輛炮車運轉情況出現異常,伴隨保障的技術骨干王鵬飛拿不定主意,一個電話打給了王其金。“把聽筒對著炮車。”在王其金“遙控”指揮下,王鵬飛很快鎖定了故障部位。

“‘神’談不上,就是聽得多了。”對王其金這番話,勤務保障營教導員黨賀龍特別信。

“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鑽研。”這是黨賀龍對王其金的印象。

走進王其金的宿舍,書桌、床頭等好幾處,都放著專業書籍。從折角位置,可以看出每本書閱讀的進度。“發動機方面的居多,這是我當前的短板。”王其金說。

該營其他技術骨干,有相當一部分是王其金手把手教出來的。說到王其金,他們幾乎異口同聲:王班長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勁。

不少技術骨干都和王其金一起去工廠接過裝。接裝是件苦差事,王其金每次都爭著去。一到工廠,他就成了工廠師傅的“影子”。晚上,他認真研讀說明書﹔白天,他緊跟著工廠師傅邊問邊實踐。憑借接裝期間的好學和鑽勁,王其金不僅掌握了工廠師傅所教知識,還對操作手冊和維修手冊進行了濃縮,使其更加簡明易懂。

徒弟張建軍想不明白:“在近30年的軍旅生涯中,師傅為什麼能一直保持著新兵姿態?”

王其金自己給出了答案。

那是一堂新兵教育課,王其金向新戰友掏心窩子說:“自己再老也是兵,當兵就要時刻想著打仗,想著自己能為戰斗力貢獻點啥。”

這話被一位旅領導聽見了,深有感觸:“一名軍人一旦看清了自己在戰斗力建設中的位置,就不會停下腳步。”

修理連連長胡永輝,不止一次見識過王其金如何“搶任務”。一次,聽說連隊要派人去接新裝備,當天晚上王其金就報了名。

“王其金是一名軍士,想的卻是營連裝備保障能力建設的大盤子。”由此,胡永輝對王其金的認識又多了一層。

那一年,王其金被抽調去保障某重大任務。任務前夕,一輛炮車突發故障。生產廠家派來的保障人員開始認為是發動機故障,需要返廠維修。在場的領導皺起了眉頭:如果真是這種故障,這型自行火炮是否適合參加任務?

“讓我看看。”這時,王其金開了口。“工廠師傅都說要返廠,還看什麼?”對身邊一些同志的議論,王其金沒有辯駁,一番檢查下來,他給出的結論是“小問題”,並當場排除了故障。

戰友們提醒他要顧及他人感受,王其金這樣回答:“沒想那麼多,當時就想著怎麼能完成任務。”

老兵不老,新兵常新

修理連二班副班長、大學生士兵劉中鑫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師傅王其金的師傅。

在劉中鑫眼裡,師傅可不是一般人:旅裡所有技師都有王班長電話,旅裡火炮底盤修理骨干幾乎都是王班長帶出來的。

沒想到的事,居然成了現實。“我現在和劉中鑫互為師徒。”王其金當眾不止一次地說過這話。

一切,源於一次故障排除。

那次,一輛炮車發動機轉速出現異常,王其金一時沒找到原因。這時,劉中鑫帶著筆記本電腦來了,將電腦連接到發動機接口,敲了幾下鍵盤,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了故障部位的代碼。劉中鑫邊操作邊解釋,問題立馬得到了解決。

劉中鑫入伍前在大學學的是電子信息技術和軟件工程專業。“有時間教教我吧。”從那時起,王其金就開始向這個年輕的大學生士兵請教。

“修理業務學無止境。”王其金說的這句話,劉中鑫牢記於心,“因為師傅率先做到了。”

那一年,一輛猛士車在火車平板上無法發動和卸載。王其金趕到現場,頓時一愣。對汽車維修,他以前涉獵得少。半個小時過去了,王其金毫無進展。好在一分隊分隊長、汽車修理技師王梓歡及時趕到,不到一刻鐘便排除了故障。從此,王其金就成了王梓歡課堂上的“常客”。

2020年獲評“四有”優秀個人標兵,2021年所帶團隊通過某新型火炮中修資質論証,2022年牽頭實施的多功能維修工具研發項目結題……掰著指頭粗算了一下王其金近幾年取得的榮譽與成果,劉中鑫心生感慨:“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可能就是師傅激情不減、成果多多的原因吧。”

“一個人哪能有這麼多的能量!”王其金由衷地說,“如果沒有單位的支持,沒有新老技術骨干心往一處想,一個人再怎麼拼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干事氛圍有多重要,王其金清楚。為培養修理人才,旅裡每年都會根據營連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培訓﹔為發揮高級軍士的作用,旅裡支持勤務保障營成立高級軍士工作室﹔為保留高素質技術骨干,旅裡每年組織學習專班,對擬選晉對象的短板有針對性地補漏培訓……

前年,營裡有3名技術骨干被選晉三級軍士長。去年年底,營裡又有2名技術骨干選晉高級軍士。新晉一級軍士長李方杰激動地說:“部隊給了這麼大的舞台,營造了這麼好的氛圍,我現在就想著大干一場。”

感受到這種氛圍的不只是老兵,新一批技術骨干也在茁壯成長。實打實地幫新人進步,成了老兵們的一致選擇。

那年,上級組織軍械維修能手比武,王其金建議連隊先對技術骨干進行強化訓練,然后通過考核選拔參賽選手。結果,連隊又發現了一批新技術骨干苗子。也是在那次比武中,劉中鑫收獲了自己的第一個榮譽。

“改革也是大浪淘沙,隻會留下真正的人才”“機會總是留給勇於挺立潮頭的人”“感到吃力,恰恰証明你在爬坡”……這些老兵多年來悟出的道理,在傳幫帶中漸漸植根於新一批技術骨干心中。

如今在該旅,每次有任務,新技術骨干都爭著去,想著多學一些。旅裡最新收到的革新項目申請中,參與者中不乏年輕技術骨干。

得知這一情況,旅領導笑了:“老兵不老,新兵常新,是最喜人的奮斗圖景。”(鞏志國 晉蒙)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