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某部:潛心礪劍,隨時准備出征

實彈發射。李宏杰攝
南國林海,夜色如黛,火箭軍某部組織夜間火力突擊演練。一輛輛導彈戰車如鋼鐵巨龍,向陣地疾馳。
佔領陣地、起豎導彈、“點火”發射……一夜無眠,官兵完成演練任務后返營。營門口,倒計時牌上鮮紅的“0”字格外醒目。
“距離下一場戰爭打響還有‘0’天!”一級軍士長何賢達已有26年軍齡。他說,這塊牌子時刻提醒官兵,每天都是出征日。
對於該部官兵來說,倒計時牌上那個“0”字意味著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0’意味著保持臨戰狀態,時刻枕戈待旦、准備出征。”該部干部李大為說,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執掌大國長劍,必須始終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備戰狀態。
那年盛夏,該部千裡機動奔赴西北大漠駐訓。到達宿營地時,烈日當空,熱浪襲人,但他們沒有立即安營扎寨,而是迅速進行裝備保養、故障檢修,確保導彈戰車保持最佳狀態。孰料,導調組突然下達“轉換部署實施火力突擊演練”命令。官兵迅速撤收轉場,機動至指定地域,成功實施多波次“火力突擊”。
定期聯試通信裝備,確保實時暢通﹔時刻保持水壺裝滿、油箱加滿……記者翻看該部工作日志發現,練兵備戰細節規范細致、緊貼實戰。該部官兵說,隻有把裝備用到極致、本領練到極致,做好充分准備,才能在關鍵時刻拉得出、打得贏。
“備戰工作越扎實,我們就與戰場貼得越近。”在該部干部袁怡光眼中,“0”還有更深層的含義——與戰場打贏的“零”距離。
那年,袁怡光被任命為該部副教導員。他在就餐時發現,有時葷菜多素菜少,有時葷菜少素菜多。給養員朱明江介紹說:“每周戰備訓練計劃下發后,炊事班都會針對訓練課目、訓練強度,精心調配食譜。”袁怡光感慨地說:“炊事班都在圍繞打仗轉!”
去年,該部二級上士陳啟乾參加裝備搶修演練時發現,脫掉戰斗裝具鑽入車底維修,會耽擱不少時間。
“導彈發射對時間要求特別高,我們搶修必須爭分奪秒,才能更好地完成發射任務。”於是,陳啟乾和戰友集智攻關,設計了一款加長扳手。借助這一扳手,官兵無需鑽入車底就能修理裝備,有效縮短了維修時間。
這些年,該部扎實推進指揮、戰備、訓練機制和模式配套調整,不斷縮小訓練與實戰的距離。新裝備列裝后,他們組織骨干力量連續攻堅,開發出新型模擬訓練器材。在上級組織的操作能力考核中,該部號手全部順利通關。
潛心礪劍,步履鏗鏘。從南國密林到大漠戈壁,從熟悉地域到陌生演兵場……該部官兵始終牢記職責使命,淬煉長劍鋒芒,擦亮先鋒底色,向著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扎實邁進!(鄒菲 李永飛 羅日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