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名演習導調員的“出題思路”

2025年04月15日09:02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出題“老一套”,引來參訓官兵吐槽——

導調員的頭腦對接未來戰場,才能引領部隊磨礪打贏技能

“導調員,是干什麼的?”

如果是幾年前,張浪會充滿自信地說:“導調員,就是給演習部隊出考題和判對錯的‘老師’。”

如今,張浪的想法變了。每次執行導調任務,他會認真做功課,生怕自己出的導調課目跟不上聯勤保障訓練之變,而被參訓戰友“詬病”。

這一變化,還得從幾年前說起。

調任某聯勤保障中心戰勤部門之前,張浪當過后勤演訓活動的導調員。那時,導調考核演訓部隊,往往是“事先擬定”導調腳本,不管計劃導調還是臨機導調,導調員按腳本“出情況”、被考部隊按腳本“做動作”,很少出現“不和諧”的聲音。

張浪記得,剛到中心機關不久,他被派去某聯勤保障旅導調考核。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上級沒有事先擬定導調腳本,導調員要根據現場情況臨機導調。盡管面對新變化,有過多次導調經歷的張浪,還是信心滿滿地來到演訓現場導調考核。

當時,油料保障隊剛在指定地域開設完野戰油庫,就接到派人前出為戰車加油的命令。前出分隊立即查看戰車途經路線,分析研判“敵情”“我情”,在沿線選定適合群車加油的隱蔽地。隨后,多輛加油車魚貫而出,直奔展開地域。

為檢驗油料保障隊的偵察防衛能力,張浪導調小股“藍軍”潛伏在一處制高點,准備擇機襲擾前出分隊。

沒承想,這一股“藍軍”竟被油料保障隊放飛的無人機提前偵察定位,並召喚火力打擊。

設伏襲擾不成反被殲,張浪導調的特情被化解,隻好看著加油車隊抵達預先選定的展開地域。

接下來,張浪又按經驗出了幾個導調課目,結果被參演部隊一一“破局”。參訓官兵反映,導調課目有點“小兒科”。張浪臉上不禁火辣辣的。

更讓他意外的是,他以為大獲全勝的油料保障隊會慶祝勝利,沒想到演訓剛結束,參訓官兵就馬不停蹄組織復盤反思。

“這次取勝實屬‘偶然’!不是因為咱水平高,是導調員把敵人的作戰思維設置低了、滯后了!”油料保障隊指揮員分析道,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管是作戰方式,還是保障方式都已發生很大變化,必須研究作戰保障新機理,找准摸清敵方軟肋,研究打贏實招!

發言引起大家共鳴。一名高級軍士說:“過去我覺得,把保障技能練精就行了,但現實告訴我們,要想打贏,就必須練就新的戰場技能!”

作戰理念之變催生保障手段之變。身處聯勤備戰一線,參訓官兵關於打贏的新思考,讓導調員們深受觸動。

在筆記中,張浪這樣寫道:“導調員的頭腦對接未來戰場,才能引領部隊磨礪打贏技能。”

導調“連環計”,逼出部隊體系招法——

千方百計“逼敗”,幫助參訓部隊把短板拉長

山林之間,硝煙四起,某部一場演習正在進行。

彼時,某聯勤保障旅各保障要素抽組分隊,正在遠離“戰場”的某地駐訓。

“作為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戰斗在哪裡,我們的保障就要跟進到哪裡!”面對區域內其他軍兵種單位組織的訓練活動,他們主動對接,協調申請嵌入演習“練支援保障”。

面對不期而遇的“戰斗”,該旅立即收集“戰況”、研判戰局走勢、制訂保障方案。

“2號作戰地域,戰斗已持續了幾個小時,油料即將告罄。第一野戰油料分隊前出支援保障距離最近,但道路有橋梁易遭敵破壞﹔建議第二野戰油料分隊做好應急保障准備……”正當該旅油料保障營進入演習情況之際,張浪也帶領中心導調人員同步嵌入演習導調“棋局”。

當時,他們調動潛入的“敵特”,偷偷切斷該旅的電源,帳篷內頓時一片漆黑。本以為“突然斷電”會中斷保障指揮,沒想到該旅自備的蓄電電源自動切換裝置“無縫對接”保障指揮,成功化解了首次“偷襲”。

張浪隨即二次導調“逼敗”:“蓄電裝置電量即將用盡,5分鐘后將自動斷電!”面對突發情況,該旅官兵立即啟動燃油發電機接續供電。不過,剛供電不到10分鐘,他們又接到“發電機噪音過大容易暴露”的臨機導調命令……

導調步步“逼敗”,參訓官兵見招拆招,他們隨即請求作戰體系內的能源保障隊給予支援,最終“峰回路轉”。

談起對參訓部隊的多維多輪“逼敗”,張浪說:“步步緊逼,就是為了逼出大家的實戰思維。現代戰爭靠的是體系支撐,把每個節點、每個要素都練強練過硬,在戰場上才不至於‘破一點癱全局’!”

受領前出任務的第二野戰油料分隊,按預定方案向保障地域開進,剛行進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便接到導調情況:數輛裝甲戰車向縱深挺進奪控要點時,因油料耗盡“趴窩”,急需補給油料。

如果不能及時“輸血”,就會貽誤戰機。指揮員通過計算,預估前出的油料分隊在暢通無阻的情況下,還得1個多小時才能接近“趴窩”戰車……

指揮員當機立斷,呼叫體系支援,命令油料分隊立即向預置野戰停機坪轉運所需數量的空投桶裝油料。在運輸直升機的支援下,一桶桶油料從目標上空從天而降。官兵緊急展開“戰場輸血”,戰車很快“滿血復活”,呼嘯著沖向“敵”陣……

張浪說:“導調作為引領訓練的‘指揮棒’,必須對各保障要素、關鍵節點千方百計‘逼敗’,幫助參訓部隊把短板拉長,形成體系戰斗力!”

一場進攻戰斗演練,3名戰士“負傷”。2名“輕傷員”自救互救后,立即急救“重傷員”。“重傷員”頭部、面部多處劃傷,腿部被彈片擊中“大出血”。兩人迅速為“重傷員”進行止血包扎,但由於傷勢過重,現場缺少急救器材和藥品,他們呼喚緊急救援。

面對導調情況,保障力量指揮員首先命令衛勤保障分隊將急救藥品、少量食物和水,分裝在空投箱裡,並運用小型無人機應急投送﹔隨后,派出野戰救護組攜帶急救設備器材駕駛野戰救護車前接傷員﹔同時,安排野戰醫院做好分類救治准備。

在演練過程中,張浪帶領導調組又針對各個關鍵節點進行破壞和干擾,險情、特情一個接著一個,讓各路戰場保障人員應接不暇。最后,在保障力量指揮員的指揮下,協調作戰體系內相關支撐力量,才得以妥善應對,最終完成戰場保障任務。

直面戰場之變,導調員與參訓官兵共研導調課目——

想當好“難局險局”的制造者,需要謀戰本領再升級

塞外狂飆突起,一場紅藍對抗火熱展開。一支行軍梯隊剛剛出發,導調組就下達特情:“后方供應保障鏈條遭襲……”

“現代戰爭,硝煙往往從后方燃起。癱瘓供應保障鏈條、打擊戰爭潛力目標等戰法手段愈加常見。”面對越來越高的戰場要求,張浪組織該中心導調員和參訓官兵一起著眼現代戰爭的特點規律研究導調課目。

“要想贏得現代戰爭,后勤必須‘先到位、后收場、全程用’,全程快速響應、全維參戰、精確保障。”他們邊研究、邊修改預案,根據復雜環境和氣象特點,細化完善多種演訓背景場景,組織不設腳本、不打招呼的多輪應急訓練。

“戰斗”還沒打響,隱蔽預置等戰場保障行動已展開。

某保障隊官兵聞令而動,有條不紊地向陣地前進。不料,剛靠近一處開闊地域,導調組下達新特情:“‘敵’察打一體無人機臨空。”

保障隊指揮員胸有成竹,按照應急處置預案下達命令。很快,各小組展開行動,疏散隱蔽、快速通過。

“演練效果顯示,從接到命令到完成補給,保障隊所需時間較以往明顯縮短。”演練導演部人員介紹。

近年來,部隊駐訓周期較長、動散切換頻繁、任務銜接緊密,這對野戰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保障要素著眼野戰保障實際,在充分調研論証的基礎上,將裝備搶修、醫療救治、油料補給等戰時保障資源多域分置,進一步優化指揮流程、簡化保障程序﹔圍繞后裝保障訓練中存在的瓶頸難題展開針對性研究,科學完善力量編組,提升綜合保障水平。

訓練間隙,張浪組織大家對上一輪作戰流程進行復盤。電子屏上,系統回放訓練過程,再現雙方態勢﹔參訓人員認真分析作戰損耗,評估戰斗效能,研究改進措施。

近年來,張浪帶領導調人員遠赴草原腹地、大漠戈壁,在一場場實戰化演訓活動中檢驗經驗成果。

“未來戰場作戰環境愈加復雜,保障更要動態跟進。完善升級聯網保障系統,探索高效信息化管理手段,構筑直達戰場的立體‘高架橋’,才能為戰場投送提供優質保障。”如今,保障演訓活動中,張浪和戰友們也被賦予了更多任務。“面對戰場之變,想當好‘難局險局’的制造者,需要謀戰本領再升級。”他說。(本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記者 張東盼 吳安寧)

銳視點

導調杠杆撬動保障訓練轉型

■張 磊

打仗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打保障。戰場保障是打贏聯合作戰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對手實施精確打擊或破壞的重點一環。要想制勝未來戰爭,平時就要把保障融入聯合訓練、體系訓練之中,在聯訓聯保中運用導調“杠杆”將保障逼向實戰化,不斷提升實戰保障效能。

改變導調思維。隨著無人智能裝備投入戰場,作戰理念和制勝機理發生變化,作戰保障的思維方式也要隨之變化。當前形勢下,一些指揮員的作戰理念相對滯后,作戰思路跟不上現代戰爭的發展。導調作為牽引部隊實戰淬火的有效手段,既要緊盯保障訓練短板,又要緊盯戰場、對手的變化升級,及時改變導調思維,設置更加貼近實戰、直擊短板的特情課目,倒逼各級指揮員緊跟戰場之變臨機應對,牽引部隊適應未來戰爭創新保障實招良策。

培養導調隊伍。精通聯合作戰的聯勤保障導調人才不足,必然制約保障訓練轉型的步伐。當前聯合作戰呈現出智能化決策、精確化打擊、立體化部署、多域化實施的體系作戰特征,保障機理發生深刻變化。導調人員隻有科學把握后勤保障演變的內在規律,積極研判發展態勢,才能精准牽引保障訓練不斷貼近實戰。要緊前培養聯勤導調隊伍,提升研戰謀戰水平,使他們既善於專業導調,又精通保障要素制勝機理,向素質綜合的現代后勤導調隊伍轉型。

升級導調手段。當前,智能戰救、智能維修、智能投送、智能配餐等智能保障方式逐漸走進野戰一線,打破了人們對聯合作戰聯勤保障的固有認知,拉開了智能保障的序幕。智能化作戰保障,依托人工智能和信息控制手段,也對導調活動本身提出全新要求。隻有綜合運用導調手段,開發聯合作戰智能導調系統,綜合調動“藍軍”作戰要素,全面模擬對手對作戰保障訓練實施“硬摧毀”“軟打擊”,才能讓保障演練貼近信息化、智能化戰場,不斷提升實戰保障能力。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