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革命战争年代征兵史,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歌谣中的黄安,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地区。
时代在变,形势也在变。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初,来自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使各地突遇“征兵难”“参军冷”。而与此同时,国家和军队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征集高素质兵员的要求。
“湖北的资源,都是国防资源;湖北的人员,都是军队的后备兵员。”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就富国强军作出这样的诠释。2014年,作为拥有130万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大省,湖北一次性推出8项新政,千方百计征集高素质青年投身国防建设。
这个夏天,荆楚大地又现“参军热”。
1、到了破冰前行的时刻
江城武汉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0余所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数达118.33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1.69%,其数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但是,在今年武汉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会上,武汉警备区参谋长黄正勇却忧心忡忡:去年秋季征兵,武汉市共向部队输送义务兵近5000人,大学生仅占征集总数的近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矛盾远不止此。宜昌市西陵区、荆州市荆州区等多个高校密集区也不约而同遭遇苦恼:大学生在落户、就业、接受继续教育、领取优抚金等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转化为征兵矛盾。各级征兵部门意识到,过去那种靠层层下指标的征兵模式已经到了该转型的节点,必须破冰前行。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正步入一个新的机会窗口期,征兵改革不能再静观其变了。”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张践深知责任重大。他说,征兵改革已经由最初的宏观指导与指标分配的浅层,进入了由经济支持、社会管理、制度保障、文化激励、微观调控等合力推动的深层。
2、拿出摸石头过河的勇气
在湖北采访征兵改革,“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句经常被提及的流行语。
为解决好大学生退役安置政策衔接配套等问题,黄冈市将其纳入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教师特岗、西部志愿者招录指标分配范围,宜昌市则从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拿出岗位安置退役大学生士兵……
口号千条万条,不如政策一条。在全省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副省长甘荣坤动情地说:“要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总任务,就必须完善和落实好各项鼓励措施和惠兵政策。”
“解决征兵难,关键在于调动适龄青年的应征热情。”湖北省军区参谋长杨万军一语中的。
全国和广州军区征兵工作会议刚结束,湖北省便召集人社、财政、民政、公安和省征兵办等有关部门集中研究针对性措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将在校大学生和新生纳入原应届毕业生享受的义务兵优待金增发范围,即:本科生增发100%,专科生增发50%;
——省、市两级财政分别对增发部分予以补助,即:大学生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县级财政发放普通义务兵应发的基础部分,增发部分由省、市两级按照6∶4比例予以补助;
——将批准入伍地与优待金发放地一致起来,规定大学生从哪里入伍就由哪里发放优待金;
——武汉市高校实行划区征集,将洪山、江夏等区内的部分高校划由其它区负责征集,其体检、政治考核、批准入伍由征集区负责,优待金按武汉市统一标准由征集区负担;
——市、州人民政府制定大学生退役士兵直接落户本地优惠政策,服役期间视同于在读地就业,退役后可直接落户;
——就读高职(专科)学校的退役士兵参加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单独划线,录取人数按各专业报名人数50%的比例录取;
——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村官选拔招录中,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指标,优先招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退役士兵,其中事业单位工勤岗位要拿出20%、初任职专武干部要重点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录;
——各级宣传部门督导媒体免费开展征兵宣传。
这8项新政的推出,牵动着多个部门的神经,凝聚着全省各级的共识。湖北省征兵办副主任周绪铎说:“强有力的改革,不仅直接刺激今年征兵形势实现好转,而且对推动今后征兵模式的转型有着深远影响。”
3、抢抓先机实现“弯道超越”
作为农业大市,荆州120个乡镇过去每年要为部队输送近5000个兵员,但大学生比例还不足10%。今年,该市把长江大学等5所高校作为征兵改革“桥头堡”,荆州军分区参谋长邓仲林先后3次入校宣讲国防知识和兵役法规。
事实上,不只征兵工作,湖北省其它工作也面临着与发达省市之间的竞赛。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条件下,怎样实现“弯道超越”?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明了方向:勇于突破阻碍发展的陈腐观念,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
抢抓先机实现“弯道超越”。湖北省军区动员处处长袁盛清向记者介绍了今年上半年的征兵工作进程:3月份组织军地联合调研;4月份提前展开宣传发动;5月份又紧锣密鼓召开兵役机关业务会、大学生征兵工作会、高校征兵业务培训会、省级媒体征兵宣传协调会……
同样是征兵宣传,襄阳与孝感两市各有特色。前者分5批组织湖北文理学院等院校的1200余名大学生走进部队体验军营生活,后者则在湖北工程学院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以“携笔从戎、报效国家”为主题的征兵宣传周活动。
同样是体检政审,荆州市荆州区在全省征兵工作会议召开当天便组织250名大学生进站体检,而宜昌市西陵区赶在高校放暑假前进行预检预录,让报名参军的大学生吃了“定心丸”。
4、体现作风建设的成效
6月23日,武汉市原计划下午3点召开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而副市长秦军1点45分便赶到了武汉警备区。人社、财政、公安等部门的领导也随之而来,一场事关武汉市征兵改革的“闭门会议”提前召开。
从独生子女怕苦怕累怕打仗,到政策吸引力不够,再到宣传发动形式单调……问题如实摆上桌面,逐个拉清单,找根源。
“工作作风不实,才是主要原因。”大家各抒己见之后,秦军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去年对征兵时间调整改革准备不足,仍然沿用冬季征兵的老套路、旧思维开展工作,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被动应付……
谈及如何确保征兵改革取得实效,正在基层检查督导的湖北省军区政委冯晓林感触颇深:“既需要破的勇气,更需要良好的工作作风来保证,否则再好的政策制度都会落空。”
为确保实现大学生征集比例高于全国水平、退兵比例低于0.5%这“一高一低”两个目标,湖北省政府和省军区还制定完善了征兵工作奖惩措施:凡完不成征兵任务的,要追究军地领导责任,所在县(市、区)不得评为“双拥模范城”;退兵比例超过0.5%的,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不得评先,主官不得评为优秀双主官;退兵比例超过1%的,主官要到上一级党委全会上作检查;出现政治、身体责任退兵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随着各项政策制度与监督机制的推进,军地参与征兵工作的同志又迎来作风建设的大考。
压题照片:湖北省宣恩县征兵工作人员在土家族苗族风雨桥上设立征兵咨询站,向适龄青年宣讲兵役政策。
廖中才摄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