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谢析搏、记者张海华报道:八一前夕,武警部队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地方二级以上医院与武警部队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对口支援工作,提升武警部队医疗机构卫勤保障能力,解决边远艰苦地区和基层官兵看病就医难题。
武警部队点多线长面广,基层医疗保障能力偏弱,尤其是驻高原和边远艰苦地区部队,缺骨干、缺技术、缺设备等问题突出。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后,地方二级以上医院通过接收进修、人员培训、技术帮扶等方式,对口支援武警部队医疗机构。武警部队与国家卫计委建立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县(市)中队就地医疗保障3项机制,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记者了解到,广西、海南、贵州等11个省的省会城市省级医院,对口支援当地武警总队医院,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构建双向转诊及会诊制度,实现人才、技术、高精尖医疗设备等资源共享;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统筹安排省会城市医院,对口支援7所武警高原藏区医院卫生队,利用3到5年时间使其达到武警部队二级医院标准;地方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武警支队(团)卫生队,定期派出医务人员指导,提高卫生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防病能力。
据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武警部队与国家卫计委建立的就地医疗保障机制,驻地医院为武警县(市)中队开通就诊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县(市)可把武警官兵纳入地方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