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之殇,中国之痛。天塌地陷之际,军民并肩又一次挽狂澜于既倒;地动山摇之时,军民携手又一次救群众于危难。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习主席一声令下,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万余官兵闻令而动,昼夜兼程,挺进灾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争分夺秒搜救被困群众,竭尽全力抢救伤员生命。飞石塌方,挡不住前进的脚步;铁翼飞旋,架起了生命的通道;进村搜救,不漏掉一户一人。“你是我的父母,我是你的兵,让我为你献上孩子的赤胆忠诚。”一幅幅冲锋陷阵、勇挑重担的画面,一幕幕共御天灾、共克时艰的场景,定格为永恒的历史。
抗震救灾,既是战场,更是考场。每一次迎难而上的出征,都是人民军队本色的生动展现;每一次舍生忘死的救援,都是人民军队宗旨的忠实践行。从汶川到玉树,从芦山到鲁甸,人民军队始终承担着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始终表现出一流的组织性、专业性、高效性,被人民群众称为救灾的中流砥柱。进与退中,书写出对人民的满腔赤诚;生与死中,诠释着对人民的大爱情怀。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人民子弟兵就必定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就必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我军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血脉相连,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一切为了人民写在鲜红的战旗上,装在官兵的心坎里,作为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人民军队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密码。为什么灾难面前,党和人民首先想到的是子弟兵?为什么人民军队的救援行动,被称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无法复制的奇迹”?答案就在这里。
“钢铁战士娃娃脸”!这是人民群众对救灾战场上年轻官兵的生动描述。鲁甸抗震中,英勇牺牲的武警战士谢樵、因饥饿晕倒的炊事班长安德华以及那些青春而黝黑的脸庞,深深震撼了亿万人民的心灵。这些80后、90后青年官兵,宁可不吃不喝,也要把为数不多的食品让给群众;宁可不眠不休,也要努力救出废墟下的生命。他们中也许有人娇生惯养过,也许有人迷茫无助过,但现在,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红色基因已融入当代革命军人的血脉,已成为这支军队走向强大的精神底色。
从“最可爱的人”到“最美的兵”,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是一代代官兵共同塑造的,也是人民群众共同认可的。毋庸讳言,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包括消极腐败现象在部队也会有所表现。但只要坚决清除病菌、坚决查处腐败,就能使肌体更加健康、更有活力,就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军队的信任。在鲁甸,人民子弟兵赢得新的荣光,受到广泛赞誉。
力量在凝聚,希望在升腾。我们曾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汶川奇迹”“芦山样本”,今天也一定能够心手相连、患难与共,使鲁甸从悲壮走向豪迈,从不屈走向新生。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