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战友之间莫划“圈”

■本报记者 郭建跃 武元晋 通讯员 田 来

2014年08月15日04:32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战友之间莫划“圈”

  记者在陆军第65集团军某旅采访时发现,在基层士兵中间,一种“圈”现象若隐若现:他们或以同乡为伍,或以兴趣区隔,或以学历、经历、性格等划线,一有时间“相互投缘”者就扎堆在一起。该旅政治部在调查中得出结论:兵兵之间的小圈子如放任发展不加引导,对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

  究竟谁和谁“玩不到一块儿”

  汽车连技术骨干多,许多资历老些的士官已为人父,他们之间闲聊的话题常常是婚姻、家庭、孩子,一般不爱与新兵扎在一起。

  班长刘朝阳说,儿子快7岁了,平时见面少,“真担心自己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士官王旭辉感同身受,立刻和刘朝阳聊起了育儿经。聊得正热乎,见新兵凑过来在一旁聆听,两人有些不好意思,挥了挥手说:“去去去!你们连婚都没结懂个啥?”本是句玩笑话,可两人后来发现新兵们闲暇时往老士官身边靠得少多了。

  周末休息,90后士兵陈龙兴冲冲地一头扎进网络室,与相约而来的同年兵热火朝天地打起了网络游戏。班长也想上去凑个热闹,可看了半天也没搞懂这个游戏是咋回事,只好招呼几个球友打球去。他有些无奈地说:“这些90后,和咱们越来越玩不到一块儿了!”

  不光汽车连,别的营连情况也大抵如此。上等兵张旭磊入伍前毕业于名牌大学,能写会画,能说会道,是连队的“小秀才”。连队不少初高中毕业的战士对艺术很感兴趣,向他请教绘画方面的技巧,可张旭磊无意间的几句唠叨却让战友们很受伤:“基础太差,教起来太费劲。”

  战士中的“圈子”咋形成的

  战士中形成的“圈子”引起了旅里的警惕,政治部深入调查,总结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年龄差。去年该旅组织的新兵问卷调查显示,同年兵中年龄最大的24周岁,最小的刚满17周岁。而某营战士中,年龄最小的列兵不满18周岁,年龄最大的士官已经40周岁了。年龄的跨度,使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事务的方式差别不小。

  爱好差。有的战士偏好打牌、打球这些比较传统的娱乐项目,而一些新战士对微信、网游、微博等新生事物兴趣浓厚。

  阅历差。部分战士在入伍前社会经历丰富,艰苦的谋生经历、激烈的社会竞争、多元的价值观念冲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而有的战士从校门走入营门,社会阅历相对单一。

  学历差。同一个连队,战士有本科、大专毕业生,也有初中、中专、高中毕业生,这种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官兵在思维方式、理性认知能力上产生差别。

  贫富差。战士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有的来自贫困地区,家庭境况、消费观念等差异较大。加上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战士中间自然而然形成大小不等、相互交织的“圈子”。

  “五湖四海”怎样融为一体

  在各营连的宣传栏和黑板报里,记者总能见到这样一句话:“战友情深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部队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

  在全旅组织的教育课上,旅政委高鸿宾语重心长地说:“长征路上的皮带、上甘岭的苹果,战争年代的战友比亲兄弟还要亲。今天我们驾驭的新装备协同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大家心不齐,怎么能够提升战斗力?如果战友之间情不深,生死关头怎么能把自己的后背托付给战友?”

  该旅广泛开展“兵兵友爱”活动,把“帮思想进步、帮技能提高、帮身心健康、带优良作风”的“三帮一带”活动落到实处,要求带兵骨干对每个战士的情况了如指掌,区分不同类型,交叉结成“对子”,在互帮互助中拉近距离、缩小差异。

  同时,各连队每周开展一次“周末开心包水饺”“连队好声音卡拉OK比拼”等集体活动,引导战士们在共同娱乐等特意营造的“场”中,相互交流、增进感情,打破“圈”的界限。

  旅里还组织“兵兵恳谈会”,让战士坦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督促,共同提高。列兵李元昊刚到班里时,少言寡语不合群,上士朱凯旋主动和他结成帮带对子。李元昊的体能较弱,朱凯旋每天带着他加练半小时;武装5公里训练,朱凯旋陪他一起跑到终点;每逢连队组织球赛、文艺晚会等娱乐活动,朱凯旋与他一起排节目……半年多的时间,李元昊不但训练成绩进步明显,而且逐步融入了集体,成为连队的思想工作骨干。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