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8月22日电(王玉山、陈伟平、许凌康)“进军西南记载着我们的功勋,朝鲜半岛传颂着我们的美名……”8月18日,高原飘起了太阳雪,成都军区某山步旅战车轰鸣,再次向着雪山出征,向着无人区进发。
行军途中,山河无名,却有一处密林叫做“步兵五营”。
“五营”,并非这个旅的编制,而是一座座整齐列队的坟茔——26年前,在修建战备公路时突遇泥石流,三营战士王小琦、陈忠斌、向成洲被洪流卷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雪山悲鸣,面对残酷的现实,官兵们执着地相信被卷走的战友终将归来。那天,旅里将3人的空墓命名为“步兵三营”,期待他们回到部队。
多年来,随着该旅一茬茬官兵把汗洒遍征程,把鲜血浸润沙场,“三营”的队伍也一次次“扩编”到“五营”……
多年来,激励官兵们敢于流血、甘于牺牲的,正是部队在战火中形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基因和“不畏战、不怕死”的血性基因。
那年,驻地附近遭遇雪灾,全旅官兵奉命千里驰援。车队刚翻过海拔4500多米的米拉山,遭遇山体垮塌,一半道路被巨石覆盖,仅留下4米宽的过道。
过道旁,是几十米深的悬崖,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
汽车营官兵主动请缨,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将全旅上百台车全数开过“鬼门关”。后来才知道,执行任务前,每名官兵都写下了遗书……
2013年8月,藏族干部次仁平措在一次全军比武中不慎摔倒,从4米多高的障碍上滚下深沟。
在队友担心的目光中,他很快爬起身来冲向下一个目标,帮助小组荣获全军夜间特种射击第三名。载誉返回,医生却被次仁平措的体检报告“吓坏了”:左手手腕两处骨折、一处脱臼。由于没能及时治疗,他左手只剩下70%功能……
与次仁平措一起参加比武的大学生干部高永东在40公里武装越野中,由于中暑,多次跌倒。
随队军医建议高永东终止比赛。谁知,当救护车呼啸而至时,他却一个骨碌爬起来,接着朝前方跑去。然而,不到两千米,他再次跌倒在地,眼前一片模糊……
近年来,这个旅先后涌现出“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忠诚卫士”侯云等先进典型,圆满完成了全军首次高原陆空联合演习、雪域系列实兵演习等重大任务,先后有8名官兵在军事训练、执行任务中牺牲,409人负伤评残。
一代代官兵,用生命守护着光荣传统,用血肉之躯诠释着军人的神圣使命。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