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会,人文大舞台。记者再次走进青奥村,感到青奥会不仅是各国青少年运动员理想的竞赛场,更是一座震撼心灵、启迪思想的奥林匹克精神“大课堂”。
在青奥村的“环保小屋”里,一面巨型文化墙上,陈列着南京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师生们,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工艺品,把“环保小屋”打扮得美轮美奂:有用废弃鼠标制成的桌面装饰品,有用废弃光碟、方便面盒子、旧蒲扇和纱帘拼接成的“中国龙”图案,有用废纸制成的一只只“虎凤蝶”,邀请各国运动员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电子邮箱,共筑绿色世界。
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不仅在青奥村里亮点频闪,在青奥村外也魅力四射、精彩纷呈——
在南京生态环保农业基地,运动员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只见肤色各异的体育健儿在茶园里身着采茶服、头戴斗笠体验中华茶文化;在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的“触摸南京——探险与寻宝”活动中,运动员们分成“鹿”“熊猫”等游戏小组,完成“青奥大拼图”等游戏活动……在一项项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运动员们既放松愉悦了身心,又接受了“低碳节约”的环保理念,提高了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
《奥林匹克宪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在青奥村里,点滴所见所闻令记者时时处处感到,这两种广博深邃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正在不断深入人心。
在青奥村国际红十字会展厅,运动员们通过为一个个“模拟人”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救助实践活动,训练他们的救助技能。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在体育实验室,在热火朝天的赛场上,一项项体育启蒙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成为青少年运动员拓展体育技能的平台,同时,一场场奥林匹克文化知识盛宴令他们眼界大开。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青奥会正成为各国运动员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传播文明的“大使”。在“触摸南京——古城墙探秘”活动中,主办方邀请运动员参与仿古城砖的制作全过程,包括和泥、搅拌、模具填泥、按压、刮平、风干……最后签上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名字和运动员自己的名字,捐献给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作为南京青奥会的文化遗产留存。中国和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活动,组织青少年运动员参与金陵刻经、中国剪纸、中国结、秦淮灯彩和抖空竹五个项目的体验,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报南京8月24日电)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