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了,朱传升茶不思饭不想,靠着营养液维持着体能。撒哈拉的热是难以抗拒的,帐篷外最高气温45度,空调铆足了劲也吹不出凉气。干渴的喉咙冒了烟儿,咕咚两口水,过不了多久又吐了。
疟疾,这个在国内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传染性疾病,甚至连抗疟药都几乎绝产,但在非洲却是如同感冒一样常见。出国前打了N种疫苗,唯独这种传染性最高的疾病没有疫苗可打。虽然每名官兵的行囊中都装着大量防蚊利器,可这蚊子就如恐怖分子一样防不胜防,稍有疏忽大意就会被叮咬。这不,朱传升第一个倒下了,他得的是罕见的恶性疟。“太可怕了。”恐惧情绪在战友中有所蔓延。躺在病床上的朱传升迷迷糊糊,硬撑着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外出执行任务,过段时间联系,勿念。
堂堂一个男子汉被只携带疟原虫的蚊子放倒,朱传升觉得实在憋屈。战友们说,这都是因为他前段时间拼得太狠了。由于装备修理和操作技术过硬,他被选为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接装组成员,和其余4名同志率先登上飞机,来到这个遥远陌生的国度。抵达任务区,一片荒芜,没有营区营房。白天头顶烈日马不停蹄地接收海运来的装备,晚上只好借宿在尼日尔维和营。
与黑人兄弟同吃,一桶钢珠般硬的米,一桶大乱炖,倒在一起,这就是美味午餐。天当屋顶,明月为灯,一张垫子扔在地上就是床。电工小曹的蚊帐被剐烂了,他们两人猫在一顶蚊帐里,睡到半夜里面多了好多蚊子朋友。
5个人琢磨着,拼了也要把这200多个集装箱、90多个车辆装备,赶在先遣部队抵达前接收完毕。没想到,装备到齐后大家傻眼了。1万多公里的海陆转运颠簸,令92.3%的装备不同程度损坏。按联合国规定,一月之内进行装备抵达核查。修!其实,这时候朱传升已经中标疟疾,偶发低烧。作为装备接收组主力,为了不影响进度,他没吱声,放弃休息时间,一个人完成了35件装备修复工作。
核查前夜,运油车油泵故障,始终找不出原因,给厂家打电话也无济于事。由于不清楚构造,不少人都放弃了,但朱传升决定背水一战,将油泵系统拆卸,打着手电反复检测电路、油路。奋战到凌晨1点多,他终于发现传动系统一根螺杆脱扣。油泵恢复工作,他的努力给国家避免了数万元的经济损失。核查时,装备完好率100%。联马团装备核查负责人巴甫杜拉竖着大拇指说:你们的工作标准和效率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回想这一幕幕,躺在病床上的朱传升被自己感动着。“不行,第一个得疟疾,我得做个胜利的战斗榜样,否则大家会害怕。”想到这儿,朱传升就打起了精神配合治疗。治恶性疟可谓杀敌一千、自损三百。发作期虽已过去,机体功能却受到抗疟药副作用影响,浑身乏力。但朱传升努力恢复作息规律,主动要求执勤上哨。他还给自己封官“抗疟专家”,协助军医赵军到各个任务方向的执勤一线,传授防蚊妙招,普及疟疾常识,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战友们:疟疾不可怕,防蚊是关键。
看到朱传升乐观地站起来,战友们的恐惧渐渐消失了,同时对蚊虫叮咬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也大大提高。从此,中国维和部队再无一人患虐。装备大拿朱传升也有了一个很酷的昵称:疟疾终结者。
心声
乐观是一剂良药
■朱传升
我觉得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被击垮;病痛无所惧,难得的是乐观面对。回忆生病和康复那一个月的时间,是遇坚必摧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勇往向前的战斗精神给我注入了强心剂,让我战胜病魔,尽快回到战位。大病初愈后,我也由此获得了一种新生的力量,鼓舞我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出色完成维和任务,履行好和平使命。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