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带兵,贵在一个“真”字

王广利

2014年09月03日05:44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带兵,贵在一个“真”字

方 汉绘

  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一个“真”字,带兵也贵在一个“真”字。

  真是一种感情。真情是知兵爱兵的基础,情真才能意切。如果带兵人都能以父母心、兄长情对待战士,自然就会投入最大的热情来教育战士、培养战士、塑造战士。

  真是一种态度。一切有效的带兵方法和管理方法,都源于对战士的真诚关爱。只有真正尊重战士的主体地位,解决好对待战士的根本态度问题,才能做到尊重士兵、依靠士兵、关爱士兵。

  真是一种力量。带兵人把战士装在心里,战士就会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兵人时时用真心、动真情、注真爱,战士就能在温暖中成长进步,连队这座“小熔炉”就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朱德说过:“经常为战士站岗、盖盖被子,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包含着中国革命的成功。”新形势下,官兵一致、尊干爱兵作为我军优良传统,不仅是建连育人的重要法宝,也是凝聚兵心士气、共筑强军梦的有力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实现强军目标的高度深刻认识弘扬我军爱兵传统的重大意义,根据新的历史特点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实现方式。(风 云)

  “我的荣誉在战士身上”

  ——陆军第21集团军某团班长王小伟的带兵心得

  ■樊文斌 本报特约记者 王广利

  当兵10载,当了8年班长的第21集团军某团无线连上士王小伟,虽然自己的荣誉不多,但他带的兵却先后有3人考入军校,34人入党,23人次在上级比武竞赛中取得名次。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十佳班长”的王小伟带兵理念是:如果连队是棵树,每一名战友都是长在树上的叶子,用真心换真情,就能让整棵树根深叶茂。

  “带兵如种花,把花种在地里,得一季芬芳;把花种在心里,得一世芬芳”

  在王小伟眼里,兵个个都是好样的,就看怎么带。他说:“带兵如种花,把花种在地里,得一季芬芳;把花种在心里,得一世芬芳。”

  山东籍战士姜卫,入伍前当过网管,对电脑很在行,就是爱耍小聪明,一提训练就想着法子溜号。

  有次连队组织数据报拍发考核,姜卫的成绩排名一下子从平时的中游升到第3名。王小伟感觉不对劲,在找姜卫了解情况时,从他躲闪的眼神中王小伟确定姜卫考核时在电脑上“捣了鬼”。

  “平时训练不流汗,到了战场上就得流血……”旁敲侧击的一句话,听得姜卫脸红到了脖子根。

  姜卫原以为班长会“揭发”他,王小伟却给了他一次改过的机会。

  从此,姜卫变得低调踏实了,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训练。见姜卫很上进,王小伟也主动靠上去帮带。没想到姜卫对报务专业很有悟性,训练成绩一天一个台阶,不到3个月就拿了个“硬邦邦”的全连第一。

  “好小子,真有你的……”宣布成绩时,王小伟给了姜卫一个紧紧的拥抱。

  姜卫先后6次参加上级比武竞赛,摘得5块奖牌。每次载誉归来,王小伟都给他一个拥抱表示祝贺。姜卫说,听着班长激动的心跳,是一种幸福……

  “鸡蛋要是从外面打破,永远只是个蛋,只有从里面打破,它才能变成鸡,获得重生”

  王小伟曾把别人最挠头的两个兵带成了最得意的兵。苏斌就是其中一个。

  苏斌入伍前上过体校,去年到部队的第一天就拉着老兵PK百米,获胜的他显得很骄傲,经常不服管。

  新兵下连时,苏斌成了烫手的“山芋”,一些骨干都想着法子往外推。“连长,这个兵给我吧……”王小伟从新兵连把苏斌接到自己班里。

  到班里后,王小伟组织学习报务理论,苏斌说自己文化水平低,听不懂;王小伟组织训练,他一会儿说肚子疼,一会又说要上厕所。

  一个星期过去了,虽然王小伟处处关心他,苏斌却依然我行我素。班里几名老兵看不下去了,想“修理修理”他。王小伟却笑着摆摆手:“鸡蛋要是从外面打破,永远只是个蛋,只有从里面打破,它才能变成鸡,获得重生。”

  没过几天,苏斌在训练400米障碍时逞能,硬要和团里的尖子一比高下,不小心扭伤了左脚,脚踝肿得跟面包似的。

  王小伟赶紧把苏斌背到卫生队处理。此后,又坚持每天给他取药送饭,晚上醮着白酒给他揉脚……

  苏斌终于绷不住了,哭着对王小伟说:“班长,要是我再不努力,就不算个男子汉!”打那以后,苏斌彻底转变了,现在他的专业训练成绩牢牢占据全连榜首。

  “好兵是夸出来的,当班长要多竖拇指,少伸食指,不能吝惜自己的奖赏”

  彝族战士石平,刚入伍时由于个头小,体能弱,成了新兵连名副其实的“小尾巴”,总是显得很自卑。石平的彝族小调唱得不错,王小伟就推荐他参加团里的元旦晚会。

  不曾想,石平的一曲《走出大凉山》竟然成为整台晚会的“亮点”。演出结束回到宿舍,石平发现自己的水杯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舞台上的你非常棒,相信在其他方面你照样能出彩,加油哦!

  在王小伟的不断鼓励下,石平被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训练热情,不到两月就甩掉了“小尾巴”的绰号,还当上了团里的文艺骨干。对此,王小伟总结道:“好兵是夸出来的,当班长要多竖拇指,少伸食指,不能吝惜自己的奖赏。”

  采访中,副班长孙鑫松告诉记者:王小伟带兵有“三件宝”:一部相机、一部DV和一个兵情日记本。他平时把战士的训练、生活拍下来,编辑后刻录成光碟,作为新年礼物每年给战士的家里寄一份。

  王小伟的碟包里目前共存有56张光碟,记录着他带过的56名战士的军旅荣光,他说这是他最珍贵的财富。

  我的指导员我的好兄弟

  ——北京卫戍区某团三连指导员陈绥的爱兵故事

  ■张 涛 赵未斌

  7月上旬,今年刚毕业的学员蒋涛离校第一站,不是返回老家,而是径直来到北京,看望曾经带他的北京卫戍区某团三连指导员陈绥。

  3年前,蒋涛还是个“捣蛋兵”。父亲早逝、单亲家庭的环境造就了他脾气倔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加之高考失利,入伍后他一心想考军校,工作消极,不愿接受骨干的批评。

  陈绥并没有急于批评蒋涛,而是与蒋涛母亲取得了联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像兄长一样时时找话题与他谈心。温情攻势下,蒋涛逐渐打开了心扉。陈绥趁热打铁,帮助他制定考军校“攻略”,买来学习资料,每天晚上帮他辅导功课。

  兄长般的关爱赢得了蒋涛的信任,并帮助他战胜了阴霾。他不仅工作态度变得积极,训练成绩也进步很快。第二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校。上学期间,蒋涛给陈绥写了封信,说自己担任了模拟连连长,并以《我的指导员我的好兄弟》为题,参加全校演讲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读着信,陈绥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连里的战士,不管老兵新兵,都亲切地称陈绥为“陈哥”。战士们心里有话愿跟他说,遇到困难愿跟他讲。在收获信任与感动的同时,陈绥也总结出了激励鼓劲法、谈心交流法、书信传情法等真情带兵15法。

  好兄长关心战士不是一时,而是着眼长远。两年前,陈绥依托团支部发起了“手拉手成才”活动,成立网络、英语、乐器、烹饪等10多个兴趣小组,还请来专业老师辅导。两年下来,连队战士个个都有了“小绝活”,成才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陈绥所带的战士中已有8人成长为军官,30多人成为党员,40多人走上骨干岗位,有很多老兵退伍后事业小有成就,仍念念不忘他们的“陈哥”。

  (版式设计:方 汉)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