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讲,补钙光靠摄入不行,还需要多晒太阳。多见阳光的人,即便生活条件差点,在阳光的作用下骨骼也会很硬朗;而整天躲在房里不见阳光的人,即使生活水平再高,仍可能导致钙质缺失。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少数党员干部,气节上的“缺钙”表现明显:在权力面前直不起腰,在金钱美色面前迈不动步,在歪风邪气面前硬不起手腕,自身形象和作风不断走下坡路。原因何在?同样与阳光有关。身体不晒阳光,营养中再多的钙元素也难以转化进入骨骼;工作生活上不愿晒阳光的人,时间久了,思想难免“霉变”,导致理想信念动摇,艰苦奋斗的本色褪化,这种精神上的钙质流失,必然导致患气节上的“软骨病”。
要避免“软骨病”,就要在心灵上多晒阳光。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接受党的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就是最好的阳光。“党的光辉照我心”,照出了雷锋、焦裕禄等成千上万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无一不是对党的理论真学真信,真悟真用。这些党的优秀分子,不管面临的任务是大是小,从事的工作是平凡是伟大,都能不畏难、不畏险,一心一意践行党的宗旨;他们对党员称号倍加珍视,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这样的共产党员,当然不会在诱惑面前崩溃,不会在名利面前失节。
多晒阳光,就要有不怕光的心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纪、法规和群众的监督评议,无异于给自己以健康的阳光。这些阳光或许让人感到刺眼,或许让人出汗红脸,甚至能照出违规违纪行为让当事人受到处罚,但越是炽热的阳光,就越是防霉防变的利器。在法纪和群众的监督下做事,能让人时时处处存有敬畏之心,敢于在不正之风面前果断说“不”,能够在群众困难面前拷问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在监督的阳光下,纠正思想的偏差,坚定理想信念,培树良好的人品官德和行为习惯。能乐于晒太阳的人,当然也是不容易缺钙的人。
多晒阳光,还要多走基层,多贴近群众。基层需要什么、群众盼望什么?还有哪些学习与实践的脱节?来自基层和群众的真实提醒和真切期盼,无疑都是照亮自己工作思路以查漏补缺的阳光。与群众打成一片,能让党员干部在体验群众疾苦中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在真情实感的撞击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焦裕禄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一年到头奔忙于荒野沙丘,在火车站开办公会,在老乡家吃住,虽重病缠身,仍与群众真情相依,不离不弃,群众的所思所盼鞭策着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虽正值壮年就倒下,但他战天斗地的公仆形象却永远站立于人民心中,他那比钢铁还坚硬的“精神骨骼”的形成,离不开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的基层群众。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