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9月中旬的一个周末,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高晓唯放弃休息,带领医疗队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牧场,为各族群众查体巡诊,送医送药,这是他倾情为驻地少数民族患者服务的又一次出征。
高晓唯出生在江南水乡苏州,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边疆艰苦地区工作。从医30年来,他始终把服务各族群众作为事业追求,曾先后4次婉拒调往内地大医院工作的机会,3次谢绝高薪聘请。针对新疆地区多发眼底和眼表疾病的实际,他深入研究角膜移植、人工晶体植入等技术,攻克了烧伤、眼化学伤后眼表重建、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等多项眼科医学难题,在西北地区率先使用激光技术治疗屈光不正、青光眼、眼底红斑病变等疑难病例,获得军地科技进步奖22项,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他还与自治区卫生厅联系,依托医院眼科中心的技术优势,先后为南疆定向培养眼科医生126名,为当地各族群众留下“光明使者”。高晓唯经常对眼科的医护人员说:“患者来部队医院治病是对我们的信赖,让他们少掏一分钱,就能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部队对人民群众的一份爱。”为此,他在眼科推出“成立扶贫基金、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用药比例、杜绝开大处方”4项新举措,使少数民族患者从中受益,让数万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柳金虎、陈 林、本报特约记者许必成摄影报道
图①:为少数民族患者诊治病情。
图②:详细了解患者治疗情况。
图③:与少数民族群众亲如一家。
图④:牧区巡诊。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