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守护中国空防安全
具有轻小灵活和使用维护简单等优势,可有效应对紧急不明空情
作为近些年装备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一部分,中国空军的主战机型经历了快速的更新换代。随着各式外表酷炫、性能卓越的三代机挑起大梁,那些曾经的空中主力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记忆。不过,国内军媒日前一则有关广州某基地处理不明空情的报道再次让人看到了“老兵”的英姿。
称职的“飞行警官”
据报道,该基地地处边境前哨,辖区内陆地边境线和海岸线都较长,出现异常不明空情频率较高。今年以来,基地部队已及时正确处置了多起“低慢小”航空器违规飞行、国际航班非正常出入境等异常情况,有效处置率达100%,确保了空防安全。而相关文字和图片报道显示,歼-7战斗机在执行类似任务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歼 -7战斗机是中国于上世纪60年代在苏联米格-21战斗机的基础上仿制发展而来的。美国“空军技术”网站披露的资料显示,歼-7长约14米,高约4米,翼展7.15米,巡航速度12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850公里,装备有1门双联装30毫米口径机关炮,5个外挂点通常挂装1个副油箱和4枚空空格斗导弹。虽然多型第三代战斗机已列装中国空军,但这并不代表“老兵”歼-7就无所作为。歼-7在雷达探测距离、武器挂载能力和航程方面稍逊一筹,但它具有轻小灵活和使用维护简单等优势,可有效应对突发的空中异常情况。
防务分析人士指出,使用歼-7是高效费比的选择,有利于各机型优化配置:歼 -10、歼-11和苏-30等先进战机可前出一线,守护东海防空识别区和南海空域,反制美日侦察机对华抵近侦察;歼-7战机则可在二线警戒待命,应对边境、海岸线附近的异常空中情况。对于那些未遵守相关规定擅自起降、飞行的民间小飞机,歼-7能在短时间内对其实施跟踪、查证或迫降。即使“低慢小”航空器具有危险性,配备机炮和导弹的歼-7也有足够强的威慑火力。可以说,守护中国空防安全,歼-7完全能够胜任“飞行警官”的角色。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