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歼-7停产不退休 在空军中仍能占据重要位置(图)

2014年10月21日08:07    来源:中国军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兵器那些事:歼-7 停产不退休

   歼-7率先利剑出鞘

   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歼-7系列在仿造和自主研制战斗机方面具有奠基意义,没有这一艰辛过程,就没有如今令国人自豪并得到国际航空界称赞的歼-10、FC-1“枭龙”等战机的腾飞。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以后,空军被世界各国公认为首战之军,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又成为空中力量的刀锋。1954年,苏联开始了米格-21的研制,原型机很快打破两项世界飞行速度纪录,并于1958年被批准量产,与美国的F-4“鬼怪”并列为世界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典型。新中国当时便向苏联提出了援助米格-21的要求。苏联停止援助后,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先按“照猫画虎”的模仿方式把米格-21制造出来。

   1964年3月31日,沈阳飞机制造厂利用苏联散件组装的第一架米格-21首飞成功,定序号为歼-7,自此拉开了国产的这一机型家族发展史的序幕。针对当时歼-7机载设备和武器落后的状态,国内飞机厂通过引进欧洲先进电子设备和高性能导弹来改造,从1983年至1985年连续研制出歼-7Ⅱ、歼-711A到歼-7M等几个型号,完成了30多项改进,使仿制色彩渐渐消失,创新色彩日渐突出。引进西方航电和火控技术改进的歼-7,在世界上成为一款价格最低却性能不错的第二代战机,于80年代后期向亚非20多个国家出口近千架,成为中国在国际航空市场上惟一有竞争力的产品。外销创汇使航空业下一步发展得到必要的资金,并为歼-7的技术进步和系列化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1990年5月18日,中国的歼-7E型机成功首飞,标志着国内航空界通过自主摸索并结合学习西方技术,使歼-7开始跳出了米格-21原型,战斗性能接近于第三代战斗机。歼-7E的外形同米格-21已有很大区别,气动方面将原来的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使之能接近第三代战斗机的机动飞行性能,并全面更新了电子设备,提升了空对空导弹发射能力。歼-7E不仅派生了出口型的歼-7MG型,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凭借出色的机动性能被“八一”表演队选为用机。直至2004年11月,成都飞机公司还推出了一款人称“米格-21终极版”的歼-7G,在新疆机场首飞成功后装备空军部队,2005年又被八一表演队选为替换歼-7E的用机。据报道,歼-7G主要在雷达、平显和头瞄等30多个方面实现了改装,使飞机的综合性能跨上新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武器平台。

   虽然近些年来进口的苏-27、苏-30和国产的歼-10、歼-11成为空军主力,而歼-7系列战斗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仍能占据着重要位置,估计今后还可服役若干年。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赵煜(实习生)、闫嘉琪)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