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24小时滚动新闻

把教育的根扎进土里

■张银昌

2014年10月29日05:14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把教育的根扎进土里

  一位外国教育家说:“教育并不是在玻璃暖房里培养的奇花异草,如果根不扎进土壤里,不能与自然环境建立和谐关系,那么对人类来说,没有多大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不接地气,就不可能抓住官兵的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就不可能有时代性和感召力。

  在前不久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被习主席接见的网络作家花千芳,是一位初中毕业的农民。他的代表作《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采用萌话文配漫画的方式,把很严肃的历史写得很好玩,让年轻的网民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进而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相反,有的政治干部学历挺高,讲起课来古今中外扯得云山雾罩,像老太婆跳红绸舞,就是不贴身。

  教育不走心、不接地气的突出表现:一是虚,从理论到理论,远离官兵,远离实践,只讲“正确对待”,不讲“正确解决”;二是假,说的做的不一样,台上台下不一样,人前人后不一样;三是偏,要么只讲形势一片大好,对困难讲得不足,要么只讲问题积重难返,好像一片黑暗;四是浮,热衷于上大课、搞大场面,追求轰动效应,只顾点上开花,不问面上结果。

  古人说:“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人的思想变化原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当下,官兵的思想变化更加多样,更加难以捉摸。“道不远人”。不是官兵不需要教育,而是某些教育因不接地气疏离了官兵;不是教育不管用,而是某些教育因不接地气失去了魅力。高明的政治教育者,总是把官兵思想的困惑点、情感的共鸣点、知识的空白点,作为自己的发力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往深里想、深里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每名官兵都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政治干部必须紧贴时代发展、使命任务和官兵实际开展教育,顺势而为、因势而动。在那个油印机都算高科技、花鼓戏都是高级享受的年代,《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并提出要办简报、编小册子、印传单布告,强调在捉迷藏、唱花鼓戏、识字运动中开展宣传教育。

  教育要接地气,在理念上应摒弃“单纯教育人”的理念,把教育人与培养人、提高人相统一;摒弃“我讲你听”的理念,变主讲为主持,变独唱为合唱;摒弃“重堵轻疏”的理念,坚持疏堵结合、教管一致。在手段上应适应青年官兵特点拓展形式方法,注重运用网络等官兵更愿参与、更易接受的方式,提高知情功、说理功、疏导功、解难功,不断增强政治工作的威信威力。

  (作者单位:96173部队)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