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舰机联合演练 高毅摄
成与败的思考
372潜艇摆脱了多批次外军舰机的跟踪监视和围追堵截,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军港之后,王红理一直在反思。
这是王红理入伍近30年来,遭遇过的最危险的突发情况。关系到数十人的生命和价格昂贵的装备,回来以后,他已经数不清进行了多少次复盘、总结和汇报。
“在平时训练中如果遇到掉深,我们会立即转换主电机航行向上浮起,实在不行可以供气浮起。”王红理分析说。
而随着掉深的速度、深度不断增加,尤其是当主机舱突发进水情况后,现实已经不是暴露与否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
在突遇掉深、又遭主机舱进水的厄运下,三名身处主机舱的官兵的决断,显得极为关键。“三个人临危不惧,各司其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各自的使命,表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王红理说。
其实,在危急时刻,三个老兵完全依靠平日的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完成动作。“命都要没有了,哪还有功夫想别的?”陈祖军回忆说。
现在回头想想,王红理依然感到后怕,“面对死亡的威胁,动作稍微有些延迟、疏漏,那全艇的人可能都不会幸免。”王红理说,他们的实际行动,是372潜艇、乃至全支队日常学习和训练的反映。”
其实,就在关闭水密门的那一刻,三个人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日常的损管训练中,他们明白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但这就是潜艇,局部必须服从整体,以局部的代价,甚至是整个舱室的代价,换取大多数人乃至整个潜艇的生存。”陈祖军说。
在全艇人员看来,最高指挥员王红理在主机舱进水后立刻下达的“向所有水柜供气”命令也很关键。这是能够使潜艇上浮的最后砝码。如果有一分钟的犹豫,潜艇下沉的惯性将永不可逆。
按常理讲,刚刚从“鬼门关”走一遭、精神高度紧张的全艇官兵,在上浮之后的精神、体力是完全懈怠的。但深知严重后果的王红理立刻动员全艇官兵抢修装备,并在初步恢复航行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完成任务,反映出了一名指挥员的果敢和睿智。
“372潜艇官兵对于险情的处置,完全可以写入教案,进入课堂,成为海军潜艇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支天龙说,“这是一个中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杨雷 高毅)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