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日本发射侦察卫星暗藏深机:抢占第四战场制高点

2015年02月17日07:06  来源:中国军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为增强太空军事实力,抢占太空领域制胜先机,日本加大了军事卫星研发力度,2015年2月1日发射了一颗备用侦察雷达卫星

制图:苏衍垒

热点直击

2月1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三菱重工业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发射备用侦察雷达卫星。这是今年日本推出新的《宇宙基本计划》以来的首个大动作。日本在“现代化安全保障”的旗号下,提出在今后的10年将发射45颗卫星的宏伟目标,引起多国在安全上的担忧。

一贯标榜“和平开发宇宙”的日本,放军用侦察卫星“上天”的动机何在?日本的侦察卫星又有什么“神通”?能派上什么用场?

丢掉金箍 进军太空

受制于战后国际秩序与《和平宪法》,日本国会1969年制定了“宇宙开发非军事原则”,禁止将卫星用于军事。但在1985年,日本政府便提出“一般化原则”,认为可以开发卫星的“其他用途”。1998年,日本以监视朝鲜的导弹发射为由开发侦察卫星。为了绕开“非军事原则”,日本将侦察卫星定义为“以确保国家安全、应对大规模灾害为目的的图像情报收集卫星”,并由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总务省等部门联合开发,内阁情报调查室下属的卫星情报中心控制,表面上不和军事“挂钩”。这种迂回战术使“非军事”原则沦为一纸空文。

安倍政府制定的新《宇宙基本计划》,虽然仍打着“和平开发太空”的幌子,却磨刀霍霍,接连突破太空开发禁区,强力推动军用卫星研发,打造日本的太空堡垒。这次发射的备用雷达侦察卫星只是很小的一步棋,未来日本还打算将更多的太空科研项目和成果投入军事领域,使侦察卫星系统同其他卫星系统结合,发展成为集测位、通信和情报收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卫星系统,将太空军事力量的“雪球”越滚越大,从而实现自卫队力量运用范围的陆、海、空、天全方位跨越。日本抢占“第四战场”制高点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阴阳”双眼 能察秋毫

日本的侦察卫星有两种,均为5年寿命的低轨道卫星:一种是光学成像卫星,装有望远数码相机,负责昼间侦察;另一种是雷达成像卫星,装有合成孔径雷达,负责夜间或能见度差的情况下侦察。每组侦察卫星由一颗光学成像卫星加一颗雷达成像卫星组成,这样日本的太空“眼线”便可不分昼夜地工作,是名副其实的“阴阳眼”。

日本侦察卫星的“神通”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侦察能力强。评价卫星侦察能力有几项硬指标:分辨率、拍摄角度、拍摄时间。光学侦察卫星由于安装了多光谱遥感传感器,既可拍摄黑白照片,也可拍摄彩照,目前分辨率达到41厘米。雷达侦察卫星虽稍显逊色,分辨率也达到了1米。可谓“高天极远目,毫末皆可了”。两种卫星均装有相控阵天线,姿态控制能力很强,调整拍摄角度非常便利,而且采用了先进的近红外线发射器技术,实现了长时间连续拍摄。

通信技术优。卫星通信技术如果出现短板,则其他技术上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为防止失泄密,日本的侦察卫星与地面站点之间采用密码通信,更为尖端的量子密码通信技术已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此外,由于目前各侦察卫星与地面站实行直接通讯,在信息处理上非常不便,而且电磁信号容易遭受他国发动的卫星干扰,日本打算开发光学数据中继卫星,并拟于2019年发射。这样既可以汇总各侦察卫星的数据,也增强了抗干扰性。

运行寿命长。卫星运行寿命的决定因素是电池。日本已发射的侦察卫星中,有些便因电池故障而提前报废。新一代侦察卫星对太阳能电池进行了改造,解决了之前的电源问题,还实现了轻量化和小型化,延长了卫星的运行寿命。

宇宙间谍 用途广泛

日本认为,侦察卫星是未来太空战的主战装备、夺取外层空间控制权的“神器”,除了情报搜集、成像侦察、电子侦察外,还能发挥许多其他装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洋监视。《宇宙基本计划》明确指出要“积极进入太空领域”,获得“现代化的安全保障”,扩充和强化用于监视海上船舶和地面设施的侦察卫星的功能。目前日本的多星组网体制不仅覆盖海域广,而且可昼夜监视多个活动目标。毋庸置疑,卫星监视的对象就是“入侵日本领海”的外国船只,特别是航空母舰。

导弹预警。要想监视和发现敌方战略弹道导弹并及时发出警报,就需要建立卫星预警网。日本侦察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和摄像机可探测导弹在飞出大气层后的红外辐射,并进行跟踪。所以,只需两组侦察卫星,便可实现全时导弹预警。

太空垃圾清理。太空垃圾是名副其实的“太空杀手”,目前有“两大”难题亟待解决:一是数量庞大,数以亿计;二是相对速度大,一般为每秒几千米至几万米。由于高度、方向、速度不同,加之大气密度高度复杂等情况,太空垃圾的运行轨道和具体坠毁地点都难以准确预测,必须通过侦察卫星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目前清理太空垃圾的技术手段有机械手捕捉、激光定位清除等,都要以侦察卫星为平台。日本自卫队如掌握了这些技术,也就拥有了“清扫”掉其他国家在轨卫星的能力。

(陈宏达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分享到:
(责编:张瑶(实习)、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