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模拟训练前,集训队留下了18名猛将。大家都知道,这次训练后只有10个人能够获得出国参赛(其中正式队员8人,预备队员2人)的资格,余下的8人将被残酷淘汰。成败在此一举,黎登贵整装待发。
2001年6月20日,决定命运的战役打响了。
课目之一是从一个十多米高的水泥观礼台上,沿斜拉钢索把一名伤员运送到台下,时间为10分钟。黎登贵率先尝试。拴上保险带,滑到了钢索中间,但由于钢索的坡度不够大,要往下滑就变得困难,黎登贵被困在了那里,吊在半空中,往前走不了,要退又不可能,最后他只好悬挂着把保险带脱下,从这个离地面3米多高的地方跳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动作,如果一不小心,保险带缠到脖子上,那么他很可能就被活活绞死了。
这个课目以失败告终。黎登贵所在小队受了很大打击。
出师不利,尔后也是坏运连连。接下来的急行军,一个队友旧伤复发,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虽然大家竭力帮他,但他似乎已经承受到极限了。最后,大家通过电台呼叫总部,告知了那位队友所在的具体地点,然后和他告别了。
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在山里迷了路,走不出去,翻译绝望得直想往山沟里跳;等到他们找到路赶到指定地点,已经迟到了,连后面一个小组都已经到达这里。重新规划路线,在地图上选点时,黎登贵见大家已经累得不行了,就建议操近路。通过军事民主,这条建议被小队采纳了,而事实证明是极其错误的。
在这条近似于沙漠和乱石滩的近路上假设敌太多,他们一刻也没有消停,被假设敌追得东躲西藏。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每个人罚分条都被罚完了。
这次训练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在公布出国人员名单时,那位没走完全程的队友无缘进入比赛阵容,黎登贵的表现使他只能勉强晋级,作为“二线”队员替补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