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太平盛世要强化忧患教育 不能在迷醉中消亡

2015年05月23日09:02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无法想象,北宋范仲淹是以怎样的心境在远离洞庭湖千里之外的河南邓州,仅凭好友滕子京送来的一幅水墨画,即写就《岳阳楼记》这一千古名篇的。

范仲淹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个“忧”字上。他忧民、忧君、忧政,是忧患文化的历史解读者。历史用纯青的火候,将这篇传统文字铸炼成一面照史照人的铜镜。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尚有如此之情怀境界,那么当代共产党人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这不仅体现了一个执政党的清醒和成熟,也是对新时期政治文明的再提纯。

因为磨难,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深处忧患之中。中国革命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血雨腥风,经历了无数个“最危险的时候”。从苦难中走来的共产党人,正是凭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战胜一次次危机,挽救了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忧患不仅锻造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也培养了共产党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气质。那是周恩来在“文革”时凝重忧虑的表情,是彭德怀敢于上书、为民请命的勇气,是焦裕禄在风沙中艰难跋涉的背影,是孔繁森为藏族孤儿点燃的炉火……

共产党人的“忧”,是国家民族之幸,是黎民百姓之福;共产党人的“忧”,是对宗旨最真实的体现,是对忠诚最起码的要求;共产党人的“忧”,是执政为民必须具备的情感基础,是治国兴邦必须保持的精神状态。

“忧”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政治品格。历代明君贤臣,无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一个“忧”字,更是共产党人的心灵写照。当年范仲淹凝望名楼大观,心中却牵挂着社稷苍生。今天,我们更应扪心自问,在实现价值和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内心是否还拥有“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惆怅,是否还为国之安危、民之疾苦、党之兴衰而忧心忡忡,是否还因心中有“忧”而甘于清苦、孤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名共产党人都应把忧思作为一种政治素养、一种思维习惯和一种精神状态。心怀忧患,就是在凝聚正气、播洒光明。唯有具备这样的情怀,我们才配谈信仰、说德政。这个万古永恒的哲理,范仲淹解读得好,共产党人要做得更好。

当今世界既充满挑战和危机,也弥漫着娱乐时代所特有的欢愉和浮华。不在迷醉中消亡,就在忧患中重生。我们不能败,也败不起,更不能自废武功。面对内外威胁,必须唤醒全民族的忧患意识,让文官思患、武官思战、全民思责。越是太平盛世,越要强化忧患教育,培育先忧后乐、居安思危,不粉饰、不媚俗、不轻浮的优良品德,用深厚的忧患文化,托起强国强军之梦。

忘危必有贻患,无忧即是短见。创造历史,续写辉煌,岂能无忧,又怎是一个“忧”字了得!(人民武警报社 杨 敏)

分享到:
(责编:邱越、肖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