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我军侦察兵射击训练一招制敌 专打眉心、心窝

2015年06月02日10:17  来源:解放军报  手机看新闻

上图:潜水登陆。汪兆君摄

引子

伶仃洋,淇澳岛,地处穗港澳“金三角”中心,自古就是南海海上交通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在岛上驻守着这样一支部队——在枪林弹雨中快速通过蚂蚁窝、沼泽地,5秒内拔枪毙敌,专打眉心、心窝;在波涛暗涌中负重泅渡,海底对移动目标射击屡屡得手……

他们就是珠海警备区某船运大队两栖侦察队,担任着水上作战保障、海防巡逻执勤等任务,扼守珠江口,逐浪伶仃洋。

初夏时节,记者登上淇澳岛,近距离接触这支素有“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美誉的侦察兵分队,品读他们一心谋打赢的故事。该船运大队大队长许志军告诉记者,近年来侦察队参加军以上比武考核取得了38项第一,连续12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精武尖兵——

“侦察兵的训练标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优秀只是刚及格”

这是记者午后登岛目睹该队的日常训练——

在沙滩顶着风浪完成冲刺跑、俯卧撑等体能训练后,马上转入障碍场;不容休息,刚刚从齐腰深的泥坑爬出的尖兵们,“负重穿越火障”课目又在等着他们……

此时的淇澳,烈日高悬、热浪升腾,记者站了不一会儿便感到颈后被晒得微微生疼。“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哩,这样‘水深火热’的训练对我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船运大队的领导介绍说,“近年来,伶仃洋上走私、偷渡、贩毒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淇澳岛地处要地,因此两栖侦察队的训练难度和强度也在增大。”

曾有人用“三部曲”来总结侦察队的一天——“晨曲”是10公里全副武装越野;“午歌”是在实战背景下快速通过蚂蚁窝、沼泽地等10多个障碍;而“晚乐”通常是俯卧撑、杠铃举起、刺杀等“5个100次”。

四班班长唐彬告诉记者,他最怕岛礁生存这一“魔鬼课目”:仅携带1斤米、2两盐、1壶水,在缺少淡水的伶仃洋某荒岛上生存2天,每天连贯完成侦察渗透、特种战术等10多个课目训练。“有时饿得不行了,甚至要靠捕蛇、抓蜥蜴充饥,那味道没法说。” 唐彬话锋一转,“不过,这个课目实战价值大,再难我都会坚持。”

就连最普通的射击训练在该队都变得不普通。他们讲究一招制敌,必须做到“头靶打眉心,胸靶打心窝”。为了练“稳”,身材瘦小的队员王帅在枪口上挂砖头,据枪2小时纹丝不动;为了练“准”,时任侦察队队长王朝茂在射击时,专门让战士在身旁突然引爆炸点或发出烟雾,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

“升高横杆再起跳”,已成为侦察队官兵的训练常态。队里组织特种射击、野外生存、深海潜水、水下爆破等课目训练,都有意选在恶劣天气、复杂地形下进行。

如此搏命,皆因队员们清楚:侦察兵的训练标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优秀只是刚及格。请看该队的及格线——5公里武装越野22分钟合格、步枪精度射击45环合格、手榴弹投远45米合格……

血性尖兵——

“侦察兵往往身处一线,逢敌亮剑,拼的就是一身胆气”

“排长,你不要命了!”战友们怎么都拉不住又要下潜的排长郑嘉霖。

一次,为了突破“蛙人”水下渗透课目的30米下潜深度大关,郑嘉霖冒着危险,逐步增加下潜深度。

“蛙人”水下渗透是两栖特种作战最危险但又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常情况下,当下潜至水下10米处时,人即使不动,体能消耗也相当于地面上跑5公里,按照惯例,一般下潜至这个深度即可。

当郑嘉霖一米一米向极限冲击时,强大的水压使鲜血瞬间从他的鼻孔流出,他不得不紧急上浮接受治疗。

没承想,刚止住血没多久,郑嘉霖就重新穿上装具:“我是课目带头人,今天我要是跨不过这道‘坎’,咱们以后都要败在这个深度。”

不负众望,郑嘉霖成功突破30米大关。如今,该队不少官兵能下潜至30米。

“当初咋这么拼?”面对记者,郑嘉霖回答很平静,“潜得越深,越容易隐蔽接敌。侦察兵往往身处一线,逢敌亮剑,拼的就是一身胆气。”

在侦察队,拼命的又何止郑嘉霖一人。三班战士苏武入伍前是个 “旱鸭子”,3公里武装泅渡堪称他的“噩梦”。为了克服短板,苏武趴在长凳上“折腾”:肚皮紧贴凳面,脚蹬出去、勾回来,每天40分钟从不间断。

“肚皮蹭破了,一到下海练习疼得我直想放弃。可是,不会游泳咋能叫两栖侦察兵?”海中训练,别人绑4枚手榴弹,苏武就绑8枚,别人游3公里,苏武就游6公里。如此“玩命”,苏武创造的海上泅渡纪录在广东省军区至今无人打破。

伶仃洋气象复杂多变,侦察队官兵常在训练执勤中直面风险挑战。一次,他们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组织侦察艇训练,不料,一个大浪打在艇上,导致发动机熄火。情势危急,艇长付建不顾头部撞伤,一把抢过舵盘亲自操控,机电班长王帅迅速取来背包绳,把自己绑在柱子上,以最快的速度检查油路……8分钟后,发动机重新启动,供电、通讯恢复正常,侦察艇摆脱风险。

安全归来,他们的经历又一次成为船运大队开展血性胆气培育的鲜活例子。

信息尖兵——

“掌握不了信息化,‘刀尖’会卷刃生锈,尖兵会折戟战场”

队史记录册上有一件事令该队官兵至今刻骨铭心。

2010年6月,该队一名排长参加上级实兵演练时,违规使用手机与友邻部队联系,受到严厉批评。经调查,原来这名排长对配发的信息化通讯装备掌握不熟练,与友邻部队无法沟通,情急之下,抱着侥幸心理使用手机沟通。

这次失利让大家寝食难安,也让官兵清醒认识到:信息主导、体系作战已成为新的战争形态。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两栖侦察兵,掌握不了信息化,“刀尖”会卷刃生锈,尖兵会折戟战场。

“阵痛”之后,曾经让该队声名远播的头开石碑、喉顶缨枪等表演训练课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学习信息化知识、运用信息化装备”练兵热潮。

——新建起信息学习室,购置了计算机、电子电路、遥感气象等方面书籍,组织官兵及时充电。队领导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对新知识新技能,做到先学先研先练。

——定期举办信息化知识讲座,成立信息化攻关小组,让大家在交流互动中及时掌握新装备操作使用方法。2011年,某型船艇“装备指挥控制系统”配发该队,副队长张罗成带队攻关机电、导航等8个系统的操作使用规程,使新装备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战斗力。

——利用上级配发的信息化装备大力开展复杂环境下的特种侦察训练,先后探索出海上机动作战、海岛抢滩破袭等10余种新战法。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一次,某侦察艇执行侦察任务航行至外伶仃海域时,一艘不明国籍的船只突然出现在侦察系统显示屏上,该艇立即锁定、识别,并将图像信息及时传至上级信息终端,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受到上级通报表彰。

如今,该队官兵学习和应用信息化知识蔚然成风。据了解,98%的官兵熟练掌握了信息化装备操作技能,50%的官兵成为信息化装备使用的“小能人”“小专家”。(徐生 帅学成)

分享到:
(责编:邱越、闫嘉琪)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