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抗联将领李兆麟之女忆父亲:一支打不垮的队伍

2015年06月06日09:3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抗联英豪李兆麟:用生命夺回我河山——访东北抗联将领李兆麟之女张卓亚

  《露营之歌》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他,是在东北的原野上,和日寇作殊死搏斗的领导者;他,十余年来纵横哈东山地,驰骋龙江广原。

   他,是一位英雄,作战时勇敢沉着,危急时分也毫不慌张和动摇,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他就是,生前曾以“‘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夺回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作为“振兴中华”的座右铭;在党的领导下,戎马驰骋在“辽、吉、黑”,率领抗日健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夺回我河山”的抗联英豪,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李兆麟。

   历史是尊严的。李兆麟最小的女儿张卓亚本着对历史的责任感,先后撰写了645篇博文,开始了对抗联历史的述说。

   运思出奇 横扫千军

   李兆麟生前有一本只有3500多字的自传,张卓亚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关于父亲的履历,她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我在做传承和捍卫历史的工作,想试图从女儿的角度,与父亲作一次心灵交流。”

   李兆麟,化名张寿籛,1910年11月2日出生在辽宁辽阳县的一个纯朴而勤劳的农民家庭,因失学而每日早起晚归的做农事。少年的李兆麟,便在自己的书箱上镌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929年秋,由本乡共产党员李农儒介绍,在党的影响之下参加了革命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到了北平参加抗日民众救国会,在平西一带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后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1932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次年8月调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先后赴海伦、珠河等地参与创建抗日武装。

   1934年起,李兆麟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曾与赵尚志指挥打宾州,攻克五常堡,与李延禄部配合袭击洼洪,攻占林口,指挥老钱柜等战斗,创建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率部开展松嫩平原游击战,攻克讷河、克山、肇源等县城。

   1941年当抗联部队遭受严重挫折时,李兆麟和周保中等组织整训部队,继续坚持战斗,担任了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是李兆麟写的《露营之歌》,这支歌成为鼓舞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的有力武器。

   家与国的抉择

   张卓亚的母亲金伯文1930年参加革命,2005年病故。母亲在世的时候,在与母亲朝夕相处的60载,卓亚经常和母亲一起探讨关于父亲的事。在卓亚的心中,父亲的形象高大,一直很崇拜父亲。

   “我替母亲写回忆录的时候,我问过母亲关于父亲的很多问题,我父亲什么长相呢?我妈妈说很英挺,个子不是很高,高鼻梁,浓眉大眼的,长的很白净。”

   在金伯文回忆当中,丈夫李兆麟虽然一生很短暂,但是给她留下的印象却是很深的,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

   1937年7月7日母亲与父亲结婚,1940年入冬,母亲怀孕了。那个时候,所有的粮食和武器都要从敌人手里夺过来,母亲怀孕5个月的时候,大家没有粮食吃,就把树皮草根都吃了。

   “我母亲讲他们吃松树皮,怎么吃呢?把外面的老皮削掉,里面的嫩皮放在水里面煮。因为不消化,吃进去后大家大便都不通畅。有人说日本鬼子枪杀了杨靖宇的时候肚子里面都是树皮草根。我要告诉大家这是真的,抗联战士每个人肚子里面都没有东西,全部是树皮草根,但是他们抗日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母亲马上要临产,组织让她离开部队,让一个阿姨陪着生产。没想到,母亲和她的女战友两个人把留给她们的马杀了,把马皮和马肉都藏在山里面,留给了受伤的战士。

   就这样,冰天雪地里,扒开厚厚的积雪,母亲便躺在了一个军毯上生产了。这时,日本20多个关东军以为我父亲也在这里,紧追在后。为了摆脱敌人,母亲生完后脐带还来不及弄断,就跟着部队赶路了。一路上,走着走着胎盘掉了下来,就这样母亲之后经血不断,冰天雪地,呼呼的西北风,坐月子就更不用说了。

   “我问她孩子哭怎么办?母亲说每次打下县城之后,给一个大烟土,因为我们没有药品,孩子哭了,沾一点放在嘴上就不哭了。怕被周边的敌人发现,为了不让孩子不哭,就不断给他抹上大烟土,让他昏睡。”

   到了第二年,雪化了,孩子已经半岁了,会笑了,非常可爱。这个时候父亲从前线过来草拟文件,母亲心想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多高兴啊。可没有想到,一天,趁母亲不注意,父亲就把孩子抱走,扔到了深山里。

   母亲发现孩子不见了,知道情况后一下子哭了出来。“你怎么能忍心,那是你亲生儿子,山里面夏天有一种非常大的蚊子,浑身都会咬出血,敌人尾随我们,我把他养活多不容易啊。”父亲非常严肃地说:“我告诉你,今天如果你敢把这个孩子抱回来,我当着你的面儿用枪打死,我不能让一个总指挥的儿子的哭声引来敌人,我要保全我的队伍继续抗日!”

   “听完母亲的这一段回忆后,我留下了眼泪。心想着父亲是有着怎样的襟怀,当家、国和天下同时要去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想到的是他的战友而不是他的儿子。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伟大的人。这件事情让我对父亲的崇敬又深刻了许多。”卓亚现在回想起父亲丢弃她那未曾谋面的哥哥的那段往事,心中更多的是理解和感慨。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血染哈尔滨

   “我父亲牺牲的时候我刚1岁零2个月,我是他们最小的女儿。他在哈尔滨最后战斗的时候,我母亲是他战友,我母亲带着我一直在他身边。我目睹了我父亲在哈尔滨192天的工作,最后的牺牲也目睹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太小了,没有记忆。我力图把这个记忆收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以一个女儿的心领会父亲的那段历史,我总是想哪天在梦里能梦到他多好啊!”

   1945年3月8日,父亲李兆麟参加哈尔滨市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父亲在大会上讲话,鼓励妇女们摆脱封建枷锁,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迎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到来。当时赢得与会妇女全场的掌声。

   当天晚上,父亲有些感冒,吃了药便早早的躺下了。这时冯仲云坐在他的床边,说:“最近敌人写恐吓信,扬言要杀你,不让你活着离开哈尔滨。你要注意了!”

   父亲说:“都说我是福将。仗打了无数,子弹都打在我的大衣、背囊上,都没有伤及皮肉。这次再遇到事,恐怕就没有那么便宜了。不过以我一个人流血,换来哈尔滨人民不流血,那也是值得的!”

   第二天一早,母亲为父亲熨烫衣服。父亲抱着卓亚,领着哥哥。衣服烫好后,父亲将卓亚交给母亲便离开了家。然而就是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李兆麟将军被害的噩耗传来,广大群众悲痛万分。送葬那天,为之送行的队伍就有十几万人。冯仲云等领导同志和抗联老战士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他树起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

   将士长眠 精神永驻

   现在的哈尔滨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松花江畔,坐落着一个幽静的公园——兆麟公园,李兆麟将军长眠于此。

   “我现在已经70岁了,我很传统,每次去父亲的墓碑前看我父亲的时候都会跪拜,也会上香,有些人说这些‘四旧’,但我说这是‘民俗’。我母亲病故的时候我专程跑到哈尔滨父亲的墓碑面前跪下,告诉他,妈妈走了,什么时间走的。我觉得我父亲的灵魂在,我想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

   张卓亚说,在她的心中,东北抗日联军就是一支打不垮的队伍。东北抗日联军就是以最少的人数、最长的时间、最纯粹的信仰、最艰苦的毅力,在最残酷的环境下,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与最惨无人道的日本关东军打了14年之久,创下了历史之最。

   作为参加了14年抗击日寇战争全过程的抗联老战士,母亲金伯文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在临终前母亲曾经留下遗嘱:“我的一生,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所有牺牲的亲人。我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留下的只是历史。我将告诉你我一生信仰共产主义不改变!一生追随共产党不后悔!”

   这份遗嘱让卓亚如此的刻骨铭心。“牢记这部血写的历史,担负起传承和捍卫历史的责任。我将责无旁贷!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张卓亚于1945年1月13日出生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利) 维亚茨科耶村,也就是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步兵第88旅营地。当时正值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于是接生的苏联女军医就给眼前这个小宝贝起了卫国战争时期女英雄的名字‘卓娅’,一直沿用至今。

   转眼68年过去,卓亚最想说的一句话:天上人间试图与父亲做一次心灵交流。“我日夜思念的父亲李兆麟,请受女儿深深的叩拜!”(王瑶)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李兆麟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李兆麟刻有“运思出奇”、“横扫千军”的书箱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李兆麟刻有“运思出奇”、“横扫千军”的书箱 图片由张卓亚提供

分享到:
(责编:闫嘉琪、肖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