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专题策划>>典型>>王飞雪:强军报国,托举“中国北斗”遨游苍穹>>故事集
人民网>>军事>>正文

初出茅庐提出方案

2015年06月23日07:21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王飞雪教授,文质彬彬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如果不是早已了解过他的很多惊天动地事迹,实难想象,这样文弱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强大的心脏!

1995年,正在前进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建设遇到了瓶颈问题——信号快速捕获,该核心技术经过国内专家十年攻关未获突破。从海湾战争就已高度关注国际定位导航技术发展的王飞雪,在一次调研中知道了此事。

王飞雪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军队科技工作者,不仅需专业知识扎实,还需始终心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科技强军为己任。

他认真分析研究了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认为导航定位是实现“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的重要依托手段,导航定位技术竞争已经成为当前军事高技术竞争的重要焦点。面对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王飞雪为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作出应有贡献的愿望越来越强。

看到攸关国家安全的系统工程研制受阻,王飞雪的心情非常沉重。经过一番思索,他下定决心要致力于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研究工作,干出一番事业来。

当晚,他彻夜未眠,把以前掌握的文字资料和这次的实验数据仔细研究对比。为什么不可以另辟蹊径,从数学理论上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飞雪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反复进行推理论证,得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又是几个彻夜未眠,他们终于拿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

1995年的6月,北京。三个娃娃脸的小伙子敲开了“北斗”系统的理论奠基人——陈芳允院士的家门,他们向陈院士展示了充满创新的方案——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传输技术。

陈院士以科学家特有的严谨和博大的胸怀对待这些年轻人, 说:“我会认真学习一下你们的方案,等我的消息。”

这套“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接收技术方案”,得到了陈芳允院士的高度关注,并专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论证会上,王飞雪从理论到实践,从数据到推理,旁征博引,回答质疑。最终,赢得了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充分肯定。

“王飞雪”,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从此在北斗业内名声鹊起。那一年,他才24岁,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闫嘉琪)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