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军事
人民网>>军事>>正文

东风第一旅:代代坚守擎起大国长剑

2015年07月26日16:18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7月26日电 (邱越、蔡瑞金、吴天喜) 这是一支隐匿大山深处,蕴藏万钧雷霆的神秘部队,这是一支支撑大国地位,让国人自豪、令敌人胆寒的英雄劲旅,这是一支承载中华复兴梦想、践行强军使命的战略铁拳。

近日,记者走进神秘的“东风第一旅”——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这支英雄的部队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化作铸魂砺剑的伟大实践,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以一声声震天撼地的惊雷向世人宣告:有我长剑在,中华不可欺!

国家的王牌,民族的底牌

56年前,面临严峻国际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毅然决然,组建中国地地导弹第一营。

280名刚刚掸去战争硝烟的老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悄然离开京城,扎进茫茫戈壁。一张白纸,就此铺开,他们把纸盒画作面板,用萝卜刻成按钮,将麻绳搓成电缆,“沉寂”三年多时间,在大漠深处炸响了一声惊雷——由作战部队发射的第一枚战略导弹发射成功!

这声巨响,打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打来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掉了帝国主义的霸气。这枚导弹,被称为“争气弹”,开创了共和国战略导弹的“通天之路”。

50多年后,这支英雄的“种子”部队已成长为洲际战略导弹劲旅,当年的“东风第一枝”已成为“东风第一旅”,并精准发射多型战略导弹,48次参加重大活动,导弹武器装备经历多次换型,射程越来越远、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一次次浴火飞天实现了战斗力建设从“打得响”向“打得远”“打得准”一次次羽化蜕变、华丽转身。

今天,面对“打得赢”的使命,这支掌握着国家“王牌”、民族“底牌”的洲际战略导弹旅官兵,头脑更加清醒:“要打败强敌,必成为强手;要打败超强对手,必先成为顶尖高手。”

旅政委文青说:“洲际导弹担负着国家战略使命,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有‘剑术’练到炉火纯青,出手才能‘一剑封喉’。”

数年磨一剑,只为练打赢

洲际战略导弹系统庞大、结构复杂,涉及10多个学科、数十个专业、数千条核心原理,在官兵眼中,一枚导弹就是一所综合大学,“入学”容易“毕业”难。

官兵常说一句话:要拿“毕业证”,必先“跑三路”。“跑三路”就是默背导弹电路、气路、液路图及原理,跑通一张中等难度的图纸,相当于熟记一座省会城市的大街小巷和行车路线,而要成为导弹号手,必须默背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图纸。

在这个旅,“学霸型”官兵随处可见。为了成为一名优秀号手,上士文熙俊经历了一场凤凰涅槃。他入伍后第一次专业考核只得了8分。营长觉得他基础太差,要给他换岗。而文熙俊却找到连长说,“请相信我,我一定会给连队争气”。

从那天起,文熙俊像变了一个人,厚厚的11本专业教材,他硬是一笔一画地抄了4遍,累计数百万字,用过的笔记本摞起来比自己还高。为了攻克专业操作技能这一关,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手心的皮磨掉一层又一层,指头上长出了老茧,进阵地时连指纹系统都无法识别。十年磨一剑,他现在成了响当当的士兵专家,编写的瞄准专业新教材在全旅推广,还立了三等功。

当兵21年的康平,曾3次承担导弹发射任务,2次按下发射按钮,是旅队有名的“金牌号手”。每当被问到练就“金牌号手”的秘诀时,康平总能说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艰辛。

康平所在的发控专业,专业要点多、现象多、动作多、口令多,对操作号手要求极高。为尽快学好专业,他给自己制订了“不一般”的学习计划:不管工作有多忙,训练有多累,每天必须挤出至少3个小时,啃原理、背电路、查资料、翻图纸。为熟记参数,他把数据制成小卡片装在口袋里随时背记。为跑电路图,他把电路图局部缩小贴在床板上反复背记。遇到疑难问题,就缠着专业组长、连排骨干请教,不弄懂绝不罢休。为了练眼力,他坐在高处望远处的灯火一望就是几十分钟。为了练听力,他让战友反复下达各种口令。为了练熟悉度,他把眼睛蒙起来,在连队模拟器材室内默记按钮开关位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百次的苦练,使他成为全旅第一个做到“判断信号一眼明、分辨口令一次清、操作按钮一摸准”的专业高手。创造了13年操作训练,没报错一个参数,没做错一个动作,没放过一个可疑现象的传奇。

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军人血性指数有多高,打赢的成色就有多足;军人最大的血性,就是源自对打赢的忠诚!导弹腾飞需要推进剂提供托举的动力,导弹事业需要官兵燃烧自己的青春。

手执大国剑,心系天下安

血性,支撑着军人的脊梁,更锻造了大国的剑锋。一支靠血性书写传奇的部队,书写着新一代革命军人铁血担当的传奇。

2013年11月,新兵手榴弹投掷考核紧张进行。新战士张栋华拉开引信,手一哆嗦,手榴弹掉在脚下。手榴弹咝咝地冒着白烟,张栋华被吓懵了,趴在离手榴弹1米远的地方不敢动弹。手榴弹从引弹到爆炸,只有短短的3.5秒,而此时已经过去了1秒多。营长李民一个箭步,生死关头两三秒内,完成俯身拾弹、起身抛投、转身扑倒、以身护兵的一连串动作,最终化险为夷。后来问起李民当时是怎么想的,他说:“我当时没有多想,几乎是本能反应,这更应该归功于平时的训练。现在想想,确实感到后怕,当时如果没有处理好,那就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还是应了那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深山密林中,该旅一场实战化演练任务正进入关键阶段,距离上级要求的作业截止时间越来越短,操作都以分秒计算。忽然,吊车号手报告:钢缆卡死了!当时由于时间紧急,营长周涛带着一名号手爬到吊臂上,徒手拽起钢缆用力往回拉。钢缆上尖锐的断刺,扎进他的双手,鲜血直流,他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回收,20米、10米、5米……5分钟、3分钟、1分钟……距离任务结束时间仅剩几十秒的时候,故障排除,故障排除。在这场与敌不见面的较量中,他们用血性赢得荣光。

旅参谋长王艳磊在一次教育课中这样讲道:过去靠的是“刺刀见红”的虎狼之气,今天的火箭兵的血性,既要一剑冲天的壮美,也要一默如雷的等待,用血性浇铸的忠诚背后,永远是军人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身在大山中,志在九天外

巍巍青山是导弹阵地的天然屏障,也是神剑坚固的长鞘。常年坚守着这四周高山环绕的阵地,官兵们也有着别样的情怀。

大山深处的“龙宫”阵地一间窄小的通信值班机房里,墙上挂着的一幅画,画上,是一颗鲜艳火红的太阳。每天清晨该旅阵管营官兵都会面对这颗“太阳”举行“升太阳”仪式。

据阵管营营长周涛回忆,13年前他第一次来到这被美称为“一线天连队”时,光是进山的路就使他震惊了:“路越走越窄、人越来越少、山越来越高、心也越来越凉。”他说,在地图上看,从学校到连队只有几尺,但真正走进连队却要跋山涉水。

这里的营区地处山坳之间,两面大山将小小的营房夹在中间,一抬头只能看见井口大的天。“一线天”的环境里,不怕晚上数星星,就怕白天没太阳,特别是到了冬天,每天日照时间最长不超过2个小时。在导弹阵地之中,“追太阳”成了一种奢望。担负阵地值班值勤的官兵长年坚守阵地,见不到阳光,没有白天黑夜,难辨日月晨昏。可官兵们都说:“缺少阳光的生活会让我们身体缺钙,但只要精神的钙质不流失,灵魂深处就永远充满阳光。”话虽轻松,却让人听着心酸,这轮“最美太阳”也让每一个到过导弹阵地的人肃然起敬。

对导弹营官兵而言,长久难见一面的不只有太阳,还有爱人和亲人们。

该旅某连政治指导员张良彬在今年情人节和女友相约民政局,终于结束了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而这段爱情曾险些无疾而终。

当年,张良彬毕业分配到“东风第一枝”,成为了大山深处的一名导弹兵,常常因为执行任务而突然“人间蒸发”,与女友的关系也开始渐行渐远。2014年7月,女友终于不堪忍耐而提出了分手。作为最后的挽留,张良彬恳请女友能到部队看一看。

不久,张良彬终于盼来了久违的女友,然而就在女友抵达部队的第二天,他又接到紧急拉动演练的通知。女友得知后什么也没说,只叮嘱张良彬注意安全。经过一天紧张的训练,傍晚张良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营区。带着满心内疚和无奈,他决定不能让女友把青春消耗在一个不在身边的山里兵身上。然而当他告知女友自己的想法后,女友却说:“你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男子汉,没有比你们更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了。我们结婚吧。”

张良彬是幸运的,而周涛当年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友离开。这一度他非常消沉,但他不断地为自己打气:“若不是我们的坚守,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他说,跟着导弹兵也许收不到鲜花、看不见大海,也难有花前月下,“但我们对一座山都可以如此坚守,更何况是我们爱的人。我们的营地见不到太阳,但我们能升起更多人的太阳。”

当年,还是一名新战士的吴雷波刚到连队时,怎么也无法想象,这样的大山沟里如何放飞魂牵梦绕的“导弹梦”。夜深人静,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前是山、后是山,身在大山,何时出山?

然而,随着班长的言传身教,以及吴雷波对旅历史的逐渐了解,他的思想悄悄发生了变化。面对一代又一代导弹兵在这里的默默坚守,吴雷波开始为自己的彷徨和退缩而感到羞愧。他悄悄地撕下笔记本上的那页纸,翻开新的一页,写道:我爱山、我恋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

在强军砺剑的征程上,伫立着一代代东风人的英姿。正是这一代代东风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才造就了这英雄的东风第一旅,正是该旅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打赢追求,才能锻造出硬气无比、豪气冲天、霸气充盈、底气十足的大国佩剑,才让中华长剑能够一次又一次刺破苍穹刻下辉煌的弹道。

分享到:
(责编:闫嘉琪、肖红)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