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木棉紅 紅彤彤的木棉花是邊疆的美麗風景,也是十連連長熊晶和妻子何彩妮的愛情見証。 何彩妮是湖南人,與熊晶青梅竹馬。
兄弟山下兄弟連 在廣西與雲南接壤處,有兩座無名山峰,兩座山峰下面各駐守著一個連隊:廣西軍區邊防某團十連和雲南省軍區邊防某團二連。兩個相距8 裡的邊防連隊,在長期的守邊固防中結下深厚情誼,兩座山峰獲得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兄弟山”。
致命的缺點 2013年11月,團裡給十連4個黨員發展指標。經黨支部認真考察,3名條件成熟的同志毫無爭議納入發展視野,在另一個發展對象確定上,卻產生了不同意見。
兩代軍人話“四有” 六班長張小龍,父親張克國曾是八十年代退役的一名老兵。 年初,張小龍休假時跟父親說起部隊正在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就來了興致。
視頻:廣西軍區某邊防團十連先進事跡 主持人:黃子娟 攝 像:劉 青 導 播:寧 靜。
評先落榜之后 2013 元月,一條消息在某邊防團引起不小震動:在軍區“標兵連隊”評選中,十連榜上無名! 一個連隊評不上標兵單位,按說不是稀奇事,可這事攤在十連頭上,就有點不正常了。十連是軍區授稱單位,此前連續13年被兩級軍區評為“標兵連隊”,可這一次為啥落選了呢? 2012年,十連作為現代營房建設試點單位,對營區進行整體改造。
兩個“絕不”代代傳 十連四號陣地坑道內的牆壁上,“絕不浪費一顆子彈,絕不放過一個敵人”的戰地標語,既是老一輩邊防軍人保家衛國的歷史見証,又激勵著新一代革命軍人苦練殺敵本領。 2014年7月,十連按計劃組織開展實戰化課目演練,每名戰士都領取了30 空包彈。
兩枚“警示彈” 2015年2月15日 深夜,連長楊家英查鋪查哨。在樓頂晒衣場,他發現晾了幾件迷彩服。
界碑下的弟弟 十連班長吳喜強哥哥在杭州開了家園藝公司。2013 底,吳喜強中士服役期滿,急需人手的哥哥多次催他退伍來公司幫忙。
高清:廣西軍區邊防十連守衛邊境多次立功獲榮譽稱號 人民網百色11月1日電 (閆嘉琪)廣西軍區邊防某團十連,駐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和某國交界處,擔負17.1公裡邊境線管控任務。連隊堅持以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堅持用強軍目標建連育人,大力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干部戰士自覺踐行尊干愛兵“雙向承諾”,視連隊如家庭,視戰友如兄弟,連續20年無政治性問題、無親親疏疏、無打罵體罰、無侵佔利益、無軍警民糾紛,15次被兩級軍區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黨支部被表彰為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