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廣西軍區邊防十連>>滾動報道
人民網>>軍事>>正文

兩代軍人話“四有”

2015年10月31日16:05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六班長張小龍,父親張克國曾是八十年代退役的一名老兵。

年初,張小龍休假時跟父親說起部隊正在培養“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就來了興致。

“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張小龍回答。父親聽著他的回答,復述了幾遍,又琢磨了一陣,若有所思地說:“這個‘四有’確實提得好,我們那個年代也有‘四有’。”

“爸,你們那時候的‘四有’是什麼?”張小龍迫不及待地問。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父親回味無窮地說:“我們那時天天倡導‘四有’,正是這‘四有’,不僅讓我們好多人在部隊成才,而且不少人回地方后也大有作為。”

“老爸,你對‘四有’印象還那麼深刻?你們當時是怎麼開展這個活動的?”

“我們當年不光在課堂上天天講,還在訓練工作中時時比,學出了榜樣,比出了干勁。”

聊著聊著,張小龍隱隱感到,現在的“四有”跟過去的“四有”一脈相承,都是對不同年代革命軍人提出的目標要求,都是為了托舉強國興軍的偉大夢想。

老張又饒有興趣地問兒子:“你們現在是如何開展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活動的?”

“我們除了像你說的那樣天天講、時時比外,還有網上談、視頻看、電腦學,手段多得很呢。”

父親繼續問道:“你們現在培養‘四有’有什麼意義呢?”

張小龍很自豪地說:“我們是在強軍目標下培養‘四有’軍人,培塑的是忠誠,瞄准的是打贏,鍛造的是作風。”

張小龍跟父親越討論心裡越亮堂,感到作為新一代革命軍人,就要傳承好前輩的光榮傳統,更要把新的“四有”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不負前輩的期望、不負時代的重托。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