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與雲南接壤處,有兩座無名山峰,兩座山峰下面各駐守著一個連隊:廣西軍區邊防某團十連和雲南省軍區邊防某團二連。兩個相距8 裡的邊防連隊,在長期的守邊固防中結下深厚情誼,兩座山峰獲得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兄弟山”。
當年邊境自衛還擊戰時,十連、二連和對面的敵軍呈三角形配置,常上演“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每當十連遭到斜對面海拔比連隊高300 米的敵軍陣地炮擊襲擾時,比敵軍陣地高300 米的二連一個陣地就向敵人暴露的火力點發起攻擊,以此支援十連。敵軍先后試了幾回,發現佔不到便宜,再也不敢隨便襲擾十連了。因為這個緣故,加之二連編制序號靠前,十連便尊二連為“老哥”,自己則甘當“小弟”。
1995年,十連因官兵團結事跡突出,被廣州軍區授予“尊干愛兵模范連”榮譽稱號。這下,“老哥”坐不住了,專程到十連取經。“小弟”也不保留,把自己經驗傾心相授。幾年后,二連也成了成都軍區的“尊干愛兵模范連”。
兩個連隊互相學習、互相幫建。一次,二連的防區道路塌方,補給車輛進不去,連隊的大米眼看就要見底了。十連聞訊,幾名戰士馬上扛了幾袋大米送過去。2012 底,十連現代營房建設如火如荼,兵力不夠用,二連得知情況后,二十幾名官兵放棄雙休日趕來突擊,幫助十連把營院整理得利利索索。
在訓練上,大家更是比著干,你在團裡拿了第一,我決不拿第二﹔你考核全優,我就不能有良好。兩個連隊還不定期到湊一起比試比試,別看他們場下親如兄弟,可到了場上,大家誰都不讓誰,非得爭個你高我低。連隊訓練成績也在互相競爭中節節攀升。
兩個連隊分別所在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標兵連隊”。個別連隊不服氣,可也沒招:他們是雙打對單打,想不出頭都難啊!一位將軍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動情地說:“一個連隊的官兵親密無間,能夠保証自己防區堅如磐石﹔連隊與連隊之間親密無間,就能保証萬裡邊關固苦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