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牢記甲午歷史恥辱 海防精兵枕戈待旦【2】

——記濟南軍區某海防團一連典型事跡

2014年04月04日15:15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當年北洋水軍固步自封,換來全軍覆沒﹔如今一連官兵直面挑戰,求新求創佳績——

打破藩籬勁吹創新之風

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暴力與智慧結合的藝術。”一連官兵深知,要打贏,不能光靠兩把力氣兩條腿,還要開動腦筋,善謀致勝之策。

一連掀起研究訓練、革新器材的熱潮,始於連長張茂春的一次演示教學。當他在35秒內用雙手完成捆綁炸藥包,一連官兵震驚了。團隊1分16秒的記錄已多年未破,他一來就讓人大開眼界。指導員萬偉由衷感嘆:“創新,讓超越變得簡單。”

偏訓漏訓一直是困擾部隊訓練質效的老大難問題,常常是新兵專業訓練還沒結束,共同科目已忘得差不多了,抽時間訓練又影響進度。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何談去打仗?

去年初,一連在團長楊偉峰的指導下,終於找到了解決之道——循環訓練法。

所謂“循環訓練法”,其實就是一張按綱施訓調控表。這張調控表以月為單位,將訓練內容按照重點和一般,區分為日訓、周訓、月訓三類,打破以往連隊同練一個課目的組訓模式,把每天的訓練內容劃分為多個訓練單元,每個單元指定一名教練員,在同一訓練場上,多單元多課目同時展開,官兵就像走在流水線上一樣,逐個單元逐個課目循環輪訓,達到了規定的訓練量,隨即轉入下一單元訓練,保証當天的訓練內容至少要練一遍……

循環訓練法的創造,有效解決了因場地、器材少出現的人員扎堆、消極等訓問題,有限的裝備器材也發揮出了最大效益。實行循環訓練法以來,全連官兵人人實現了“一專多能”。

今年初,海防一連被山東省軍區確定為夜訓試點單位,重任在肩。翻看《大綱》,他們發現隻有可憐的幾頁指導意見,對於訓練方法和步驟一點都沒涉及。為了盡快完成任務,他們迎難而上。器材說明書語焉不詳,他們就夜以繼日研究摸索﹔時間不夠,他們就改造半地下炮庫,營造一個24小時夜暗環境﹔器材不夠,他們發動官兵開動腦筋,改進研制,三個月內就形成一批簡單實用的小發明、小革新。重機槍瞄准基線長,暗夜環境下很難確定瞄准景況,張茂春看到小孩玩的激光玩具,立刻受到啟發,研制出激光教練彈,將之裝進槍膛充當基准瞄准線,徹底解決了重機槍課目夜間難以檢查和校正的問題﹔八班長趙永欽發現夜視器材很難發現靜止且輪廓模糊的物體,反其道用之,發明了雷位燈,將一個發射暗光的二極管固定在一定高度的支架上,外側蒙以黑布,人在燈下操作,按照光圈大小挖雷坑即可,既避免了被敵偵測的危險,又將夜間布雷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上士鮑二中改進炮用照明器材、閆小剛發明了駐鋤燈……

隨著信息化戰爭的迫近,一連官兵如同開足馬力的戰艦,在信息化的海洋中破浪前行。連隊開設信息化知識夜校,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定期開展“電腦小博士”擂台賽、“信息化尖兵”比武、網絡攻防對抗等活動。5年來,連隊有187人取得國家計算機等級証書,普及率達到90%以上。2011年,上級為連隊配發一批信息化裝備,為盡快使新裝備發揮作戰效能,連隊制定了“參數一口清、性能問不倒、問題一摸准、操作零差錯、設備無故障”的崗位練兵目標,培養了一批信息化建設的“小能人”,連隊“遠處能警、近處能控、全域能通”的能力得到提升。他們結合海防視頻監控系統操作使用,研究提出的“優化偵觀平台、簡化操作程序、提升傳輸效率”改進建議,還得到了總部專家的充分肯定。

創新創佳績。據威海軍分區政委曹元懷介紹,近年來,連隊連續15年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在團以上比武競賽中奪得50個冠軍,30人創(破)訓練紀錄,涌現出了一大批訓練尖子的專業技術能手。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康哲(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