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劉公島上好一連>>滾動報道

濟南軍區海防一連:有我在,劉公島屈辱不會再現

2014年04月06日11: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濟南軍區海防一連:有我在,劉公島屈辱不會再現

濟南軍區海防一連:有我在,劉公島屈辱不會再現

  濟南軍區海防一連用刺殺操錘煉官兵鐵血精神。 張存陽 攝

  濟南軍區海防一連經常組織官兵到北洋海軍忠魂碑下接受警示教育,增強憂患意識。 張存陽 攝

  濟南軍區海防一連官兵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張存陽 攝

  中新網濟南4月5日電 題:濟南軍區海防一連:有我在,劉公島屈辱不會再現

  作者 熊永嶺 於安豐 馬紹惠

  初春,劉公島的一個晚上,接上級圍殲登島偷襲“敵特分子”的命令后,迅即,雷達掃瞄遠方目標、紅外夜視儀近觀各個通路,全天候的偵觀設備,讓借著暗夜潛入島上的“敵特分子”無所遁形。十幾名全副武裝的守島戰士,以特種兵的動作干淨利落地將他們全部殲滅或擒獲……

  這是濟南軍區某海防團海防一連的一次信息化條件下的實兵對抗演練。一個海防連隊能把特戰技能運用得如此嫻熟,秘訣何在?

  “不斷錘煉能打仗打勝仗的招數和本領,這就是海防一連的追求所在。”山東省威海軍分區司令員丁偉杰說。

  120年前,號稱亞洲第一的清政府北洋水師,覆沒於劉公島海域。駐扎在這裡的一連官兵幾十年如一日,以恥為鑒,枕戈待旦,把這個3.15平方公裡的小島建成了信息島、火力島、堡壘島。他們自信地說:“這裡有我,屈辱不會再現!”

  “五個一”入連儀式激發習武情

  1894年的甲午劉公島之戰,成為北洋水師的“絕唱”。恥辱的失敗帶來的是無盡苦難和屈辱:中日兩國攻守異勢,東亞格局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中華民族多承受了數十年的苦難。

  某海防團政委張雲錦告訴記者,海防一連經常用這段歷史“折磨”自己,每年都要為新上島的干部戰士舉行“五個一”入連儀式:看一場《甲午風雲》電影、參觀一次甲午海戰紀念館、上一堂甲午戰爭教育課、到北洋海軍忠魂碑下接受一次警示教育、組織一次“銘記甲午國恥、做新時期海防衛士”演講活動﹔在圖書室設立“甲午風雲系列談”書櫃,編印《甲午海戰啟示錄》《忽忘國恥強我海防》、《中日甲午戰爭大事記》等資料供官兵閱覽﹔集體朗誦《七子之歌·威海衛》,是一連每次晚會的壓軸節目。

  強烈的憂患意識,讓一連的官兵做夢都在想著打仗。畢業於聊城大學的國防生排長范國坤,剛到連隊時,思想有波動,但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徹底變了。一天凌晨,范國坤去查鋪查哨,剛走進二班宿舍,就聽到有人聲喊道:“一發裝填!”原來是列兵趙志明在說夢話。

  這句夢話像一針“清醒劑”,激發了范國坤身上那股不服輸的血性。從此,他變了,每次跑步都穿上厚重的沙衣,每次練障礙都要比別人多跑一兩回,每天睡前都逼自己完成100個俯臥撐、仰臥起坐和單腿深蹲,終於在年終考核時取得全團干部第五名的好成績。

  “像這樣的故事在一連還有很多。”政委張雲錦說,去年12月23日,輪到一排燒鍋爐,時任排長許超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列兵彭旭。下午,彭旭看到連隊組織武裝5公裡越野訓練,立即找到排長要求參加訓練。

  步入一連營區,處處可見以甲午戰爭和精武強兵為主題的文化氛圍,讓人時時有一種時不我待的責任感使命感。

  特種兵連長帶來創新之風

  去年3月初,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揚威國際賽場的張茂春被調到一連。他一來,這個特種兵出身的副連長,就讓官兵刮目相看。

  一次演示教學,張茂春在35秒內就完成了一項訓練內容,一舉打破保持多年的1分16秒的紀錄,讓一連官兵震驚。此后,一連掀起研究訓練、革新器材的熱潮。

  今年初,一連被山東省軍區確定為夜訓試點單位。翻看《大綱》,他們發現隻有幾頁指導意見,對於訓練方法和步驟一點都沒涉及。為了盡快完成任務,他們迎難而上。器材說明書語焉不詳,他們就夜以繼日研究摸索﹔時間不夠,他們就改造半地下炮庫,營造一個24小時夜暗環境﹔器材不夠,他們發動官兵開動腦筋,改進研制,3個月內就形成一批簡單實用的小發明、小革新。

  重機槍瞄准基線長,夜暗環境下很難確定瞄准景況,張茂春看到小孩玩的激光玩具,受到啟發,研制出激光教練彈,將之裝進槍膛充當基准瞄准線,徹底解決了重機槍課目夜間難以檢查和校正的問題﹔八班長趙永欽發明了雷位燈,既避免了被敵偵測的危險,又將夜間布雷效率提高了一倍不止﹔上士鮑二中改進炮用照明器材,閆小剛發明了駐鋤燈……

  2011年,上級為連隊配發一批信息化裝備,為盡快使新裝備發揮作戰效能,連隊制定了“參數一口清、性能問不倒、問題一摸准、操作零差錯、設備無故障”的崗位練兵目標,培養了一批信息化建設的“小能人”,連隊“遠處能警、近處能控、全域能通”的能力得到提升。他們結合海防視頻監控系統操作使用,研究提出的“優化偵觀平台、簡化操作程序、提升傳輸效率”改進建議,還得到了總部專家的充分肯定。

  據威海軍分區政委曹元懷介紹,近年來,連隊連續15年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在團以上比武競賽中奪得50個冠軍,30人創(破)訓練紀錄,涌現出了一大批訓練尖子的專業技術能手。

  瞄准戰場苦練實戰硬功

  自從連續14次奪得軍事訓練一級連后,自信和自滿的情緒開始在一連少數官兵頭腦中滋長。

  “比武考核得第一就能打勝仗嗎?”

  團黨委“一班人”決定讓一連“找山外山、見天外天”,在與強手、高手過招中,找漏洞補短板,進一步提升戰斗力。

  去年3月初,張茂春剛來時,幾名訓練尖子紛紛要求與之切磋。他們在各種比武競賽中從未輸過。結果,3個回合下來,這6名高手敗下陣來,有的甚至連張茂春的影子也沒看到,就“陣亡”了。

  “但憑槍法,6名戰士個個都是‘神槍手’,打出50環也不稀罕,為什麼一到實戰中就敗得那麼慘呢?”一個問號在官兵心頭揮之不去,討論迅即展開。

  劉公島上重要目標較多,遭受敵特種作戰的概率大,一旦遭遇敵襲擾,傳統的防御手段根本無法與之對抗。為此,他們大膽提出了“特戰對特戰”的作戰構想。連隊成立特戰小組,根據可能遭受的特種作戰威脅以及作戰樣式,選擇了擒拿格斗、特種射擊、目標指示和巡邏隱蔽等課目展開訓練。

  島雖小,視野不能小。一連的官兵不僅把自己手中的武器裝備操作得很熟練,還把目光投向世界,經常分析周邊形勢,尋找破敵之策。張茂春說:“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針對戰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我們建立了戰備數據庫,完善戰備方案。”

  新式運輸工具的出現,使戰場之敵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大幅增加。為應對挑戰,連隊官兵集智攻關,研究出“環形配置、機動殲敵”的打法。他們將火炮等主戰裝備一半配置在陣地、坑道等防御外圈,應對各方向可能面對的威脅,指揮班、特戰班和一半武器裝備作為機動打擊力量,隨時支援重點作戰方向。

  說到這裡,張連長指著營區內保持戰斗狀態高炮說:“一連官兵厲兵秣馬、枕戈待旦,時刻准備迎戰入侵之敵。”

  一連官兵根據駐島實際,將戰備物資長期布置於炮陣地和坑道中,確保一有情況,能立即進入戰斗狀態。為提高守島控海能力,他們整修了炮兵、防空兵專業訓練場和戰備坑道,擴建了戰備道路,完善了戰術訓練場、射擊訓練場,保障了實戰化戰備、訓練需求,連隊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不斷增強。

  無懼險難錘煉鐵血精神

  在北洋水師曾經練兵的古戰場,記者見識了一連官兵操練刺殺的虎虎生氣。

  去年3月初,張茂春剛調入一連,提議恢復刺殺操訓練。第一堂課,他首先讓一名虎背熊腰的戰士出列:“不管用什麼方法,上來刺倒我。”隻用一個回合,他就把戰士挑翻在地。

  如今,這樣的捉對?殺,幾乎每天都在一連上演,在戰士逼視對方的眼神裡,能看到一團跳躍的火焰。

  連隊指導員萬偉告訴記者,戰爭年代,我軍就是以敢於“刺刀見紅”威震敵膽。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面練習拼刺刀的膽量和勇氣,讓刺殺從技術上升為一種精神。

  為鍛煉官兵的意志品質,他們還經常將官兵全員額拉到野外。訓練晝夜連續實施,險難課目輪番上演,孤島生存訓練持續展開,讓官兵在經受心理和生理的極限考驗中,錘煉官兵“英勇頑強、能打勝仗”的過硬作風。

  去年,一連參加威海軍分區組織的比武競賽,上等兵石志昂在戰術比武時手掌多處劃傷,碎石子嵌進肉裡,鮮血直流,軍醫給他簡單包扎后建議他退出比賽。他搖搖頭:“我不能拖連隊后腿,等我把最后一個課目單杠考完,任憑安排。”考單杠時,他手上的紗布已經被鮮血浸透,但他依然咬牙堅持,直到完成83個引體向上才退出比武。

  現在,提起一連的官兵,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2月19日下午,一連官兵扛著圓木沿環島路訓練。當跑到碼頭附近的路口時,發現海軍某部正在組織3公裡考核。一連官兵准備繞道時,海軍官兵卻主動為他們讓路,鼓掌贊道:“一連的兵,真猛!”(熊永嶺 於安豐 馬紹惠)

分享到:
(責編:閆嘉琪、袁勃)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